COMMUNITY視野觀察

Netflix《模仿犯》:用大大小小的惡,折射出人性的黑暗、良善,還有其中的灰色地帶……

改編自宮部美幸經典小說,由吳慷仁、江宜蓉、姚淳耀、柯佳嬿、林心如、庹宗華、黃河、范少勳、夏騰宏等人主演的Netflix影集《模仿犯》,絕對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台劇作品,透過懸疑與驚悚並俱的情節,就這麼交織出與人性之惡有關的眾生相,以及與其相對的善良之光……

Photo / Netflix

Netflix《模仿犯》:用大大小小的惡,折射出人性的黑暗、良善,還有其中的灰色地帶……

繼《誰是被害者》與《華燈初上》等作品後,Netflix以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小說的《模仿犯》,順利為懸疑驚悚類的台劇再下一城,以90年代作為故事的時間背景,就這麼帶來一樁殘虐無比的連續殺人事件,透過曲折離奇的案情,並將部分新聞媒體的嗜血生態作為主題,讓劇情在試圖反映社會面貌的同時,更具有相當程度的娛樂效果,最後成功在上架後,不僅於台灣獲得了良好的收視成績,同時也在不少國家有著相當優異的表現。

延伸閱讀


從劇情來看,《模仿犯》可以說透過數量眾多的角色,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甚至是輕重之分,來帶領觀眾掃視各種與惡有關的行為。

就全劇最核心的連續殺人案相關犯人來說,《模仿犯》便透過情節的轉折,帶來幾種雖然看似全部罪不可赦,但還是有所差異的惡行。

有些人是由於兒時的家庭問題,這才陷入瘋狂,並一步步地墜入黑暗深淵。而有些人則是彷彿天性便邪惡無比,試圖在罪行中透過操弄他人獲得滿足,因此反倒以幾近毫無緣由的姿態,讓人更加膽寒。

除此之外,就連在其他角色身上,《模仿犯》也讓一些再小不過的「惡」散落其中。例如只是為了宣洩不滿而隨口說出的謊言、想要保護朋友而忽視他人危險的善意、因為憤怒而著急導致的私刑正義,乃至於為了權力與地位,而對許多事情草率以對,只求自保的作為等等,都在《模仿犯》中佔有或多或少的篇幅。

但在此同時,《模仿犯》也並非一部只記得要描述人性之惡的劇集,而是在揭露出這些惡的同時,也藉由角色們對於自己那些惡行的懊悔不已,就這麼強調出人性的灰色地帶與善良層面,透過他們因為自己行為所產生的慘痛後果,還有從此糾纏不去的罪惡感等狀態,既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痛苦與悔恨,同時也與那些犯下真正惡行,並且絲毫不知悔改的角色產生鮮明對比。

於是,在《模仿犯》裡,我們既能看到彷彿一片虛無的黑暗深淵,也能看到在邊緣依舊不斷掙扎,努力朝光明走去的一線希望,以及總在良善那端伸出手來,試圖想要幫助他人的努力付出。

用惡所能描繪的,並非只有是惡,同時也包括了與其相對的良善。《模仿犯》透過大量角色,以及他們面對這起連環謀殺案的反應,就此交織出一張複雜的人性之網,並在結局到來時,沒有完全粉飾太平地安排一個徹底美好的收尾,而是更像撫慰觀眾一般,既讓我們看到現實世界的險惡與殘酷,同時也提醒我們應該要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希望,懷抱善意努力地生存下去,然後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

《模仿犯》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在有想要傳達的故事主題之際,也在角色情感與娛樂性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還透過一些細節安排,讓人由於演員的關係,聯想到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與《華燈初上》這些近年來的精采台劇,使這些小細節變成一種如同彩蛋般的存在,也為台灣的觀眾們,帶來一定程度的意外驚喜。

「惡」確實無所不在,而《模仿犯》所要告訴我們的,或許便是當我們在面對放手為惡的吸引力之際,還是得努力把持自我,不要就這麼輕易地淪落成一名受到影響的模仿犯吧……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