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你有 FOMO 和 FOBO 嗎?
by 周慕姿-更新
photo/ getty、劇照

這次「周慕姿放心說」訪 inyouso 的創辦人 Lumi,我們談到,現在有許多人被 FOMO(錯失恐懼)和 FOBO(選擇恐怕)給困住。Lumi 擺脫這兩種恐懼的方法,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而不是想著:「這是不是最好的決定?」,使得他在做人生的決定時義無反顧,也不至於在一直需要做決定的創業過程中,被很多擔憂、不夠好卡住自己動彈不得。
這段訪談讓我感觸很深,使我想起唸諮商時、碩二申請兼職實習的經歷。
因為是半途轉行,且我是推甄入學,從準備到確認申請上時間不長、基礎不深,和其他同學相比,我與大家差一大截。
「諮商工作與知識」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片汪洋大海,我總是載浮載沉,抓著我以前的能力當作浮木,拚命想活下來。
因此在碩一下準備申請兼職實習時,基於對自己的了解,我做了幾個決定。
我想找的實習機構,希望是:
一、離學校與住的地方不要太遠
二、督導是願意鼓勵肯定我的
當時我對自己很沒信心,依我的個性,如果一開始接觸實務工作就遇到一個非常嚴格的督導、打擊我的信心,我可能連跟個案碰面都會覺得害怕,因此我的目標是:「這一年可以安定地面對個案」,做到這樣就好。
三、個案的數量可以討論與決定
我了解自己基礎能力遠遠不夠,因此不求多,但求能打好基礎,以免還得家教打工、維持生計的我吃不消。
當時我決定了一間有著很棒、很親切督導的高中做為實習單位的第一志願,幸運收到面試通知。面試快結束時,督導問我:「除了我們這裡,你還有投其他單位嗎?我們最晚要什麼時候告知你錄取?」
我:「沒有,就只有這裡。」
督導很吃驚:「你只有投這裡?如果我們這邊沒上怎麼辦?」
我:「我還沒想這個問題,我最想要來這裡,如果沒上再做沒上打算⋯⋯呃督導你不用因為這樣有壓力⋯⋯」
但可能督導真的有壓力(誤),總之我被錄取,過了很棒的一年,成為我日後碩三面對大量個案與環境挑戰的營養基底。
這些年我常遇到人問我:「為什麼你會做這麼多事?」「你轉行會不會猶豫?」「你是如何做選擇?」
我想,或許老天給我這個習慣,也就是只看自己需要的、思考自己想去的、了解自己現有的,在這三個思考下,訂立比現在的自己稍微難一點的目標,而不是「最完美的目標」,才讓我在做決定與選擇中相對清晰,也在這過程減少過度焦慮、內耗的狀態。
當然,當時看到許多同學對於實習單位的想像與訂立的目標,我仍有一點自慚形穢與羨慕,但我很快就知道,那不是現階段的我要得起的東西。
現在寫這篇時,更深的感覺是,我的方法不是特別好的方法,只是特別適合我。
讓我可以花更多力氣去釐清我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情、需要補充的能力,而不至於花太多時間自我打擊與內耗。
只是我們很多時候,太害怕自己錯失了什麼很棒的東西,就忘了看自己身上有什麼;
太期待做出完美的決定,就讓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停滯不前,反而對自己更容易產生負面想法。
⠀
這篇文章,分享給也許有著錯失恐懼與選擇障礙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