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專訪攝影師羅柏麟|攝影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從商業攝影到個人創作,一路朝向自己的Ideal Type前進

談到攝影師羅柏麟,許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大概是「金馬指定合作攝影師」這個關鍵字吧?兩個月前,正逢金馬60的盛會,《美麗佳人》與柏麟有了一次合作,成果讓整個編輯部讚嘆不已,連沒有實際參與拍攝的我,也因此對柏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片/DR

專訪攝影師羅柏麟|攝影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從商業攝影到個人創作,一路朝向自己的Ideal Type前進

恰逢台北徠卡之家這次舉辦了羅柏麟個人攝影特展《Ideal Type》,前些日子在徠卡相機的牽線之下,在一個飄著細細冬雨的日子,我與柏麟相約於坐落在青田街上的徠卡之家。在兩小時的對談間,從商業攝影工作上的突破,到了到個人的創作哲學,我們可以發現柏麟是如何帶著一點木訥和靦腆,一步步堅定地朝向自己的 Ideal Type 前進⋯⋯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個人攝影特展《Ideal Type》

一楨楨黑白構圖的作品,乍看之下似乎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後卻能從觀賞中獲得如同讀詩般的趣味與想像。看著自己的作品,柏麟靦腆地說這次的展覽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有著很多詮釋空間的,希望觀者都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與作品對話。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談及展覽的名稱 Ideal Type,向來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在追求一種理想狀態的羅柏麟如此分享道,「我覺得理想其實沒辦法真的達到,但自己又會一直往那個方向前進。可能有點強迫症,有點吹毛求疵,但這就是我自己的一個狀態,所以我用 Ideal Type 作為展覽的名字,表達我在追求創作及生活理想的狀態的過程。」而這次的展覽《Ideal Type》,對他而言,更是一趟梳理自己生命的旅程。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平時天天帶著相機的他,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用和工作區隔開來的簡單方式拍照,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單純地憑著情感的波動或是直覺性的反射而按下快門。柏麟笑說這次《Ideal Type》展覽中的有些照片,他根本沒想過會拿給別人看。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從數以萬計的相片中挑選出26張的過程,彷彿過年大掃除打開了一些櫃子或箱子,在裡面看到了小學同學送的玩具、高中時買的書,各著生命階段累積下來的物件,簡直讓人有點不知該如何取捨。在這個不斷重新檢視過去作品的漫長過程中,他漸漸發現原來自己的喜好、關注的事情、看世界的角度、其實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也是在這個狀態下,他才驚覺「天啊!原來我一直都沒有很了解我自己!」

例如這次全部挑完照片後,柏麟才發現自己完全沒挑中半張在國外的照片,26張照片全都是在台灣拍攝的。「這樣回想起來,在國外拍攝的一些作品在視覺上可能很厲害,一看會覺得哇!這個風景、光線好漂亮!但對我來說好像少了一點更深層的感受。」柏麟笑著分享道,「以前看到一些旅居國外後回台灣進行創作的創作者,我都不太理解,想說台灣有什麼好拍的?這次整理完這些作品才突然理解了,原來一直以來這片土地對我的影響還是有的。」

而觀者看完展覽的反饋,也讓柏麟注意到一些自己的特質與傾向。一位朋友看完展後,向柏麟說道「你很喜歡拍一些眼睛看不太到的東西耶!」,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鏡頭下空氣中的浮塵、傍晚樹叢中飛舞的小蟲的出現都並非偶然,而是自己隱隱之中為此深受吸引。

「攝影,對我來說是了解自己跟探索世界的方式。雖然聽起來很假掰,但這是我思考過後的答案。」柏麟笑著說。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接觸攝影之路

以攝影為職業即將邁入第14個年頭的羅柏麟,是在就讀復興商工的學生時期開始正式接觸攝影。對當時的他而言,攝影其實比較像一個輔助型的工具,用來記錄一些看過的展覽、畫圖需要的素材等,以建立平時創作參考用的資料圖庫。那個時期數位相機其實才剛開始發展,大部份的拍攝依然使用底片相機,也因此光圈、快門的設定等,這些攝影操作上的技術是必要的。對此柏麟謙虛地說,自己屬於悟性較低的那種,當初這些技術層面的操作覺得很難理解。不過也沒有覺得特別挫折,畢竟當時油畫、水彩,這些其他學科也都超挫折,攝影比起來好像也還好(笑)。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大學的時期,學設計的羅柏麟接觸了攝影設計藝術相關的社群平台 Flickr,開始以「好玩」的心態拍攝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逐漸養成了出門不論去哪都會帶相機的習慣,直到今日。「也許沒有特別去拍什麼,就是已經習慣了,覺得拍照這件事是好玩的。」柏麟說。

當完兵退伍後開始求職的羅柏麟,本來將平面設計作為目標,後來在因緣際會下先去打工當攝影助理。「後來我想說來應徵正職的攝助好了,就把作品集寄給一個攝影師前輩。結果前輩打電話給我,他說攝影助理是給從無到有的人做的,問我明明已經拍得很不錯了幹嘛還當助理?那時候是很單純的年紀,通完那通電話後,被前輩鼓勵了一番,就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當攝影師接案。」柏麟說,「開始正式接案後,其實我心裡還沒放棄平面設計。大概到第四年我才真的下定決心要當攝影師。怎麼說呢?我其實最初只是覺得攝影好玩,但沒有真的很了解攝影。比如說當時看一些大師的作品,就沒有看得很懂。慢慢累積下來,學到更多東西以後,才漸漸看得懂那些大師厲害在哪裡,也才知道攝影是一個比我想得更有深度的事。那時候的心態才開始轉變,覺得攝影是我可以做一輩子的事。」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攝影之於羅柏麟

「最初學攝影的時候,我曾經覺得攝影是一個紀錄真實世界的方式。但我現在覺得攝影這件事並不是真的紀錄了真實的世界。攝影創造出來的影像跟真實世界好像有連結,但那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被再次創造出來的影像。」

如同今天在海邊看到的夕陽,不管怎麼拍,其實都和我們肉眼所見的不同。或許是色彩更加飽和,或是光影沒那麼漂亮,其實都是一樣的,這個影像被是我們「創造的」,而不是眼前「真實的」景色。而羅柏麟發現,時間的跨度拉長後,人們真實的記憶會被創造的影像取代。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我們發在 Instagram 上的相片或是動態啊,其實常常都是被調整或修飾過的,這些都不是真實的狀態,但我們真實的記憶很容易被這些影像取代。彩色的照片太『真』了,我們有時候回想起來,會想不起來那天那顆夕陽到底是什麼顏色,會以為就是照片裡的顏色⋯⋯」柏麟說,「有一天我就想到,會不會我死前的人生跑馬燈都是 Instagram 上面那些照片,而不是真實事件的樣子?這麼一想,就感到有點恐怖。」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羅柏麟 Bo-Lin Lo《Ideal Type》攝影特展

這也是羅柏麟鍾情於黑白攝影的原因,因為黑白影像因為將色彩抽離,基本上與真實世界是有所分隔的,明確的是一個「創作」。黑白攝影給了他更多的創作空間,在影像的後製上也可以沒有心理負擔地調整。對於柏麟而言,黑白影像是真實世界的一個副本,可以連結到當初記憶中的狀態,如同看著黑白的夕陽,反而可以回想起當初眼睛所看見的色彩。

攝影與其他創作最不同的地方是速度。例如繪畫要從構想、草圖等等一步步完成,但攝影按下快門其實只是一瞬間的事,很有可能一個攝影者在拍攝的當下根本沒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到底在拍什麼。「我怎麼可能不知道我自己在拍什麼?我們理所當然地會這樣想。」柏麟說道,「但事實上,我有時候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按下快門~(笑)就是單純的被那個東西或畫面吸引,沒有特別的理由。所以我覺得攝影是一個把學習和生活經驗內化後的本能反應。」

從事攝影好些年也讓羅柏麟練就了對人對物,都用有相對更多元更寬廣的角度去欣賞的能力。「可能在這個行業做久了,我看一個素顏的人,可以知道他完妝修圖後大概是什麼樣子。看一個完妝的人,也可以知道他素顏是什麼樣子。在這個過程中,也許就讓我看人的角度變得有點不同。」柏麟說,「也許不是普羅定義的好看,但不管怎樣的人都一定會有他獨有的特質或風格。我覺得攝影師其實不只是把人拍好看,而是會去欣賞這樣的特質。例如可能主流審美會覺得臉很方不好看,但我看到可能會覺得這個臉型很特別,蠻有他獨特的魅力。」

羅柏麟,回首2023,展望2024

回顧過去的一年,羅柏麟有不少突破。過去將自己定位在商業攝影師上的柏麟有點害羞地說,或許是因為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學創作的時間比較長,自己其實一直都蠻嚮往做一個創作者。然而,對他而言,雖然自己一直在拍照,但作品似乎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脈絡,這讓他覺得自己還不算是一個創作者。然而這次在策畫《Ideal Type》的過程中,藉著整理上萬張的相片他重新梳理自己的創作脈絡後,他現在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關注、感興趣的是什麼,也能比較有信心地說自己是一位攝影創作者。而對於自己拍攝傾向的了解,也讓柏麟不用無時無刻都透過鏡頭看世界,這讓他反而可以去更加專注地感受生活當下的狀態。

另外柏麟也分享了在工作上,過去會想要把一切都百分百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現在如果事情有七成是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走,那剩下三成自己就不必緊緊抓著。過去一年,他找了燈光師、美術、企劃大家一起分工,讓團隊中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用一些拍電影的方式去拍平面的案子。而這樣的分工,往往也可以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效果。

羅柏麟笑說辦完《Ideal Type》這個展覽後,感覺自己對黑白影像終於有個交代了,一直以來自己對創作都抱持著比較嚴肅、認真的想法,接下來想開始嘗試一些有色彩的、比較輕鬆的、有點無聊的、小一點的創作。

對於2024這個嶄新的一年有什麼規劃嗎?柏麟笑說自己的性格不愛變動,所以他的規劃是面對各種邀約,只要不是自己討厭的事,都會盡量去答應。例如說到旅行,自己可能只會想去東京之類一些熟悉的城市,但現在若有朋友邀約去印度等一些較不熟悉的地方,他也會盡量答應,用一種相對「被動」的方式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請相信自己有感受作品的能力。」最後柏麟向《美麗佳人》的讀者分享了這句話。現在的人看完電影要看影評,習慣看什麼東西都要有個解釋,但其實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即使只是覺得好無聊也沒關係,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柏麟說,他覺得看一個展覽,其實不一定需要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只要自己有從作品中獲得一些感受,那就很好。

Bo-Lin Lo 羅柏麟 《Ideal Type》攝影特展

展覽時間:即日起~1月22日

展覽地點:徠卡之家(臺北市青田街6巷3號)

更多資訊:羅柏麟徠卡之家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