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專訪LILY許韶恩首次個展《Prey of Prey》:每個人眼裡都有自己的星星

在眾人的矚目之下開展,年僅17歲的 LILY 許韶恩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設防地透過畫作坦露在大家面前,而無論那是快樂還是憂愁,都來自青春,那轉瞬即逝的心情光點如宇宙星子,值得珍藏。

編輯/Melody TU;採訪撰文/林佳蕙;圖片提供/正好公關

專訪LILY許韶恩首次個展《Prey of Prey》:每個人眼裡都有自己的星星

每個人眼裡都有自己的星星。── Lily 許韶恩

Lily 許韶恩首次個展《Prey of Prey》甫一開幕,作品就幾近售罄,受到許多觀眾的肯定,讓他相當開心。但即便身為家人眼中的寶藏女孩、自小就展露藝術天份,這條創作之路並非在一開始就迎來掌聲。走過一段長足的學習與創作歷程,到今日終於能自信開展,對他而言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Lily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與作品合影
Lily許韶恩創作展《Prey of Prey》與作品合影

Lily 許韶恩首次個展《Prey of Prey》


堅持成為自己的模樣

Lily 透露自己在國小六年級時曾應學校作業的要求交出了一批畫作,嘗試創作的第一次,卻遭同學評為「詭異」,幸好當時的老師看出了他的天賦、持續鼓勵 Lily 創作,才沒有讓他的天份被埋沒。

回想這段歷程,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在最重視同儕意見的青少年時期不畏他人眼光、堅持走自己的路,得歸功於母親在心理上的引導與教育,他堅定地說:「從小就被大家關注,又有像媽媽這麼厲害的家長,當然有影響。媽媽從小就教我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我們活著本來就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

出生自星光家庭,從小就承受外界矚目和關切的壓力,讓年僅17 歲他顯得比同儕更加成熟。而他的生命態度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透過曾獲 Geisai Taiwan 獎項肯定的藝術家李承道協助策展,花了一整年時間籌備並進行討論,最後決定以《Prey of Prey》為題,藉由「獵物」和「Deby」兩個系列,討論「視線權力」與「甜美幻象」,呈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 Z 世代藝術能量。

展覽圍繞「偽烏托邦」的想像,靈感源自電影《黑天鵝》,結合自身對「美」與「慾望」的觀察,創作出一系列看似純真、實則擁有主動凝視能力的角色。
展覽圍繞「偽烏托邦」的想像,靈感源自電影《黑天鵝》,結合自身對「美」與「慾望」的觀察,創作出一系列看似純真、實則擁有主動凝視能力的角色。

延伸閱讀:


超越框架的 Barbie 女孩

站在以大尺幅的人物畫像所組成的「獵物」系列畫作前,這些人物的深邃大眼睛就像是無盡的星空黑洞,瞬間吸取了觀眾的目光。「當我們凝視這些作品的時候,或許也是反過來被狩獵著。這樣的野心或眼神會叮嚀你要追求自己的目標,不要就此停歇。在看與被看之間,呈現著權力的反轉狀態。」Lily 解釋這樣的創作思考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著名的凝視行為藝術近似,而他自己本來也就特別喜歡描繪人物的眼睛。「在 sketchbook 裡,我都會特別會強調眼睛的部分,我覺得眼神總是能傳達出不同的情緒,這也就是我為什麼都不畫眉毛的原因。眉毛雖然能夠傳達當下的心情,眼神才是真正直達心靈窗口的部分。我希望大家在凝視中,也可以反思自己。」

聚焦「視線的權力反轉」,挑戰傳統觀看架構,角色不再是被動的肖像,而是冷靜的觀察者,甚至是設局的獵人。
聚焦「視線的權力反轉」,挑戰傳統觀看架構,角色不再是被動的肖像,而是冷靜的觀察者,甚至是設局的獵人。

身為星二代,至今他又以自身的號著力成為 IG 上有60多萬粉的社群網路名人,他似乎總是給予別人盯看自身的權力,但面對無所不在的檢視,他有著超乎現齡的冷靜,藉著反轉觀看權力的思考,反而從中獲益,他說:「我在當中看到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因為會有很多喜歡我的人跟我說他們欣賞我哪個部分,我就會把這樣的部分留下來,也肯定自己在這個方面做得很好;不喜歡我的給人所給予的批評,也會讓我思考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

【獵物系列|Polar Bear】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獵物系列|Polar Bear】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獵物系列|Senecio Jacobaea】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獵物系列|Senecio Jacobaea】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而「獵物」系列的「獵人」肖像靈感,多半來自 Lily 周邊的親友,其中一張名為《Barbie》的金髮女孩畫作便是以大S為靈感。「對我來說他就是漂亮的 Barbie,但這樣的 Barbie 並不活在框架裡,他讓我們知道 Barbie 其實可以打破很多的框架。姨媽從小就會跟我說就外星人、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這幅畫講的就是未知,在未知裡面探索,總是可以讓我領悟到很多從前沒有發掘過的事物。」而他也進一步透露現場另一張名為《Hungry Girl》的作品,讓他的母親在第一眼看到時,就直呼聯想起大S。「媽媽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時,就說姨媽一定會很喜歡這張畫。畫中的女孩很冷靜地叼著一塊肉,這塊肉就是我們的野心和憧憬,而我們總認為姨媽一直都是最溫柔又最堅定的人,如果他能看到這件作品,一定會跟我們討論很多事情。」

【獵物系列|Barbie】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獵物系列|Barbie】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獵物系列|Hungry Girl】 91x72.5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獵物系列|Hungry Girl】 91x72.5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延伸閱讀:


誰是畫作中的 Deby?

17歲的俏女孩,甜美的笑容中仍帶著一絲稚氣,但這樣的Lily在言談中已透露著許多對於人性的複雜觀察。而這樣的二元性,則透過「Deby」系列作品中具象呈現現。他解釋「Deby」其實是 Devil Baby 和 Angel Baby 合體的簡稱,這兩個由他塑造出來的角色有如雙胞胎,總是攜手並存,他說:「很多人對於惡魔和天使都帶有刻板印象,我蠻想打破這樣的平衡,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善良和調皮的一面,這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我們都只是努力在生活中做自己,然後去體驗人生的高低起伏。」

以極簡卻張力十足的角色造型描繪心理狀態,呈現出青春期情緒、個體不安與社群審美之間的錯位與張力。
以極簡卻張力十足的角色造型描繪心理狀態,呈現出青春期情緒、個體不安與社群審美之間的錯位與張力。

這系列作品,除了以大尺寸的公仔呈現,受到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啟發,這次展出的「Deby」系列作品也以《康寶湯罐頭(Campbell's Soup Cans)》的呈現手法為靈感,在同一牆面呈現出不同色彩組合的 Deby,讓人感覺到角色的多種可能性。而他在創作時,呈現的又究竟是 Devil Baby 還是 Angel Baby 的一面呢?他眨眼一笑說道:「一定是比較 wicked 的一面,Angel 的一面好像就不希望特別去表達出來。其實早先就有一個嘉賓問我:『你是不是也有這個調皮的一面呢?』還真的是被發現了呢!」

【Deby系列|Skiby】 80x80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Deby系列|Skiby】 80x80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Deby系列|Flowerby】 53x45.5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Deby系列|Flowerby】 53x45.5cm Acrylic 亞麻畫布 2025

延伸閱讀:


來自星星的女孩

深入展場內部,有一張名為《Star Girl》的畫作,既不屬於「Deby」系列,卻又呈現比其他「獵物」系列畫作更複雜的層次,他說:「其實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展這張話,它對我來說是很私人的連結,因為在畫這個作品時,我會一直想到自己。上面的斑駁就如同我克服困難所留下來的一些傷痕,它不斷提醒著我為什麼我是現在的我,然後叮嚀著我『未來一直在等著我』。」

【獵物系列|Star Girl】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2025
【獵物系列|Star Girl】 116.5x91cm Acrylic 亞麻畫布2025

身為真正的藝術家,多少得誠實地展現自己的內在宇宙,因為作品總能在不經意間對外展露許多訊息。期待己能持續創作的 Lily,不僅藉由這次的展覽立下了作為創作者的重要里程碑,也傳遞了自己的心念。第一次要將這些他視同寶貝的作品送到別人手中,深切期待作品的藏家們也可以有所共鳴,在展間牆角以鉛筆留下「每個人眼裡都有自己的星星」手寫筆跡的他微笑著說:「我希望他們回家看到畫作的時候,也許都能提醒自己一些小事情,例如要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或是要懂得去了解自己的價值。」

延伸閱讀:


Prey of Prey:Lily 許韶恩創作展

展期|2025/6/30(一)- 7/5(六)10:00-18:00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南京東路六段503號1F
策展人|李承道(Geisai藝術大獎得主 / 國際藝術家 / 跨界導演)

更多作品請見 IG|@lilyhsudream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