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職場

誰說內向就吃虧? 6大優勢讓內向者在職場更吃香

職場專家認為,內向者多半更能專注於特定目標,不受外在干擾影響。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變成內向、外向優點兼具的「雙向人」,對你的工作生涯會更有幫助。

text/cheers,photo/pexels、pinterest

誰說內向就吃虧? 6大優勢讓內向者在職場更吃香

性格天生內向害羞,在職場就一定比不過外向的同事?這可不盡然。

個性外向的人,看起來容易跟人打成一片,做起事來明快又積極,但他們的優點往往也是缺點。

舉例來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換句話說也可以是「人人都交淺不知心」。「處事明快、遇事果斷」的另一面,可能則是「人家已經挖了個坑等,你還偏偏跳進去」。

相對來說,內向人本來就不擅於應對,加上顧慮較多,如果內向性格極大化,可能變成蹲在角落的石頭,大家都拉不動。

但如果能在自己的內向性格之中,加進一些外向成分,也許天生細心、謹慎的個性能為你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契機。

《Business Insider》、《Ladders》等職場媒體,與《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一書,就整理出一些相對於外向者,內向者常被忽略的優勢。

優勢1:內向者思考更為深入

《Ladders》說,外向者往往都靠直覺做決定,但直覺導致的對錯機率往往各半。內向者通常想得更深入,能夠退後一步觀察全局,並在多種可能情勢下,分析決定的可行性,因此做出「對」的決定的機率更高。

德州撲克職業選手安妮‧杜克(Annie Duke)在《Fast Company》的專文中就說過,身為撲克選手,她經常得面臨「決定時刻」。

然而左右她決定的並非「感覺」,而是「3個P」:一是preference(偏好),二是payoffs(報酬),最後是probability(可能性)。換句話說,愈是複雜的決策,最好愈從理性端來分析、思考、計算,如此,決策品質也會比較好。

優勢2:內向者更為冷靜沉著

《Business Insider》表示,內向者的情緒,本來就不像外向者那樣外張,因此在關鍵時刻更能給其他夥伴一種穩定與可靠感,就算當下局面不利,內向者也不太容易表現得驚慌失措。

再加上發言前往往深思熟慮,相對於直覺反應式的快問快答,步調放慢的回答方式,往往能讓參與各方都恢復冷靜,僵局更容易有突破點。

優勢3:內向者更能專注於一件事

《Business Insider》與《Ladders》同時都指出,相較於外向者,內向者更不容易被外界干擾,也不會因為一、兩件突發小事就改變真正的行進方向。

另外,《Ladders》分析,內向者的成就感通常不全來自於他人的稱讚、肯定,因此就算是一個人獨處,也能專心面對工作或其他難題。

以今年疫情下大興其道的「在家工作模式」來說,很多外向者就受不了沒有「朋友」、「同僚」的日子,但是內向者卻能甘之如飴。

優勢4:內向者更不容易捲入辦公室紛擾

說「紛擾」可能有點太過於嚴重,但以下場面,每個人可能都碰過:在茶水間聊天時,一不小心,就在無意中把「從別人那邊聽來的事」說了出去。

如果只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可能問題不大;但如果甲說給乙聽,乙又傳給丙,最後變成丙以為你在造謠生事,辦公室裡就會因此無端生波。

《Ladders》就說,辦公室裡的gossip、small talk,經常一不小心就踩到其他人的紅線。相對於外向者,不擅於言詞的內向者,反而因為「缺點」而少了很多紛擾。

優勢5:內向者更善於使用文字溝通

語言學者很早就發現,口語反映的是當下想法,一不小心,便容易「禍從口出」。

但是相對於外向者的善於口語,內向者因為不喜歡說話,傾向用文字表達,這個「缺點」反而成為現下職場的優點。

因為事情用寫的,動筆時必須思考更多層面,包括禮不禮貌、恰不恰當,因此《Business Insider》認為,用文字溝通,會比口語更有轉圜餘地。

優勢6:內向者更善於傾聽

《Inc.》指出,內向者多半較有耐心聽人家說話。而且因為聽得多、說得少,大家都願意跟內向者傾吐,因此內向者往往成為輿情中心。相對而言,因為資訊充分,在給出建議時也更為全面。

雖然內向者有這些優勢,但是一些研究發現,如果能在自己的內向天性中,加進一些外向成分,在職場中能更為自己加分。

相對於外向(Extravert)與內向(Introvert)之間,心理學發現有不少人是屬於雙向人格的,也就是既內向又外向的Ambivert(雙向者)。

加拿大論壇《Slaw》的專欄,在談及《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這本書時就建議,就像我們必須不斷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找平衡點,工作人也可以在內向與外向間尋求平衡點。

換言之,一個好的雙向者,能夠獨處並安靜思考;儘管不多話,但需要團隊合作或貢獻意見時,也能恰如其分的成為其中一員。

如果你是內向者,不妨適時納入一點外向的特質,讓自己兼具雙向的優點,不僅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也會更受人歡迎。


【 原文於此,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提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會議 總是沒效率?跟著 Netflix 學高效會議3原則

「人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就不偉大嗎?《靈魂急轉彎》給大人的3堂哲學課

志村健、金斯伯格、史恩康納萊…他們說了再見,留下的是不朽的精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