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生命印記,療癒與重生的故事|林玲汶:「勇者,是懷著恐懼卻仍向前。」
by Nic-更新
企劃/解光芸 採訪撰文/解光芸 攝影/周頌德 化妝、髮型/李曉芬

「我是個工作狂,我的生活節奏是很快的,」Maggie說,「那天我洗澡洗得比較慢,發現胸部下面有一顆硬硬的東西,我已經好久沒有認真看過自己的身體。」在外商銀行擔任高階主管,Maggie事業成功,他坦承自己工作起來就不吃飯、不運動、不睡覺,沒想到生命給了他狠狠一記教訓,「老天爺要我生一個病,才體悟人生什麼是輕重,但我覺得這還算是溫柔的提醒。」
即使生病也不允許自己慌亂害怕,Maggie說:「我幾乎沒有崩潰和悲哀,我不讓自己深陷其中。」唯一一次崩潰是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不但是乳癌三期,而且連胸口中央的內乳淋巴都有癌細胞,從醫院回到車上那一刻,手機剛好響起,Maggie不小心接起了父親來電,電話那頭傳來爸爸叫自己的聲音,讓他瞬間崩潰大哭、泣不成聲。
Maggie回想起來笑著說:「所有的傷心害怕在那一刻都發洩出來了,我就那麼一次崩潰,我覺得我為什麼要讓爸爸那麼擔心,我從小到大任何事情沒讓父母擔心過。」
我這麼勇敢才能帶著傷疤活下來,為什麼我不可以被看到,如果有人看到他也只會覺得我很勇敢不是嗎?
當醫師告訴他必須手術切除,Maggie毫不猶豫要求盡快手術,手術後看著切除後連肋骨都看得見的自己,Maggie說:「我只有一個念頭,壞東西不見了。太好了。」
有些女生始終無法面對失去乳房,甚至局部切除乳房有個凹洞都無法接受。但Maggie表示,「我習慣求效率,既然他是癌細胞就切掉。」而且連重建手術都沒做,Maggie說:「我不想要再進手術室只為了讓自己的身材更有曲線。」從哲學角度思考,Maggie身上剖腹產的刀疤給了小孩子生命,而乳房這道疤則是給了自己重生的機會,所以想起來沒有什麼害怕跟遺憾。Maggie賦予了疤痕不同的、值得感恩的意義。
多年來都用暴風式速度工作的Maggie,也用面對專案的方式來對付病魔,他讀了很多書、搜集許多資料與醫師對話,彷彿覺得只要自己夠努力,讓專案持續推進,就能成功消滅病魔,他讓自己沒時間崩潰。然而真正開始進行療程才發現,手術竟是最簡單的部分。後續化療九次共18週,放療25次共八個月,後來加入醫院研究計畫服用標靶藥物,總共要服用十年,現在也僅進入第七年。
治療之路漫漫,卻似乎還是不夠久。醫院的個案管理師建議他找一件事情讓自己專注和沈浸,以免情緒潰堤。他想起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因此重拾畫筆,也將生病過程記錄在作品中。「我只是想找件事情做,並沒有想過會有什麼療癒,但命運的安排讓我接觸油畫,一幅油畫要畫很久,他要堆疊、乾掉要時間,你不能急你要允許變數、允許修正,所以要讓自己慢下來。這些都是我過去沒有的東西。」
過去總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得到,Maggie說:「我按部就班,我相信人定勝天。但生病告訴我,你最能控制的就是不能控制,生病讓我知道了什麼叫無常、捨得、放下。」某種程度上,他覺得生病是自己活該,但回顧時卻也沒有責怪自己,「人的一生你每個階段做的決定都是當下認為該做的,所以不用後悔。我不吃飯、不睡覺、不運動,以為自己可以照顧全天下,我不會去罵那個我,但我會心疼那個自己。怎麼可以把健康當作無止盡的提款機,不斷虐待自己,等到有天身體反撲,一切都來不及。還好我很幸運我還來得及修正這件事。」
現在的Maggie提早退休,每天運動,好好吃、好好睡,維持著自化療後的短頭髮,而且覺得蠻好看的。他持續創作,並且在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班進修。Maggie說,他現在驚覺過去抗癌時的自己,其實並沒有真正面對負面情緒,當時深怕自己沒有能量繼續對抗病魔,始終壓抑負面情緒,只允許自己正面思考,而那些負面的情緒並未消失,所以現在的Maggie開始用創作抒發過去的害怕與悲傷、沮喪。他相信不能只有身體好,心理也要痊癒。
他回想起要手術的前一天,對著當時還小的兩個女兒解釋媽媽生病要做手術,而且可能會掉頭髮,他說:「因為藥的關係,媽媽可能會變光頭,但你們出生的時候也是光頭,而且掉頭髮不會痛。」其實他也是講給自己聽,告訴自己掉頭髮真的不會痛。而切除未重建的Maggie也曾經不願意泡溫泉裸湯,不想面對他人眼光。不過有一次跟媽媽和妹妹去溫泉旅行時卻突然改變了想法:「我突然覺得為什麼不?媽媽看到我說我好棒好勇敢,我對他說,我這麼勇敢才能帶著傷疤活下來,為什麼我不可以被看到,如果有人看到他也只會覺得我很勇敢不是嗎?」就這麼一步一步,Maggie治癒了身體的傷,也漸漸療癒自己心靈的疤痕。
Maggie正在畫一幅畫,畫的是MRI機器,裡面是漂亮的花園和美麗的風景,他說,因為在治療時每次要被推進去那個機器裡,就感到非常害怕,只好想像自己被推進外太空,週遭是美麗的風景。他近期把這個想像化成畫作,想要帶給有同樣經驗的病友一些美麗的想像。
Maggie也想對同樣正經歷這些病痛的人說:「你感到失重、失序,那都很正常。找個東西轉移,你的思考就會不侷限在『我是個病人』上。心理的健康比起身體經歷這些事情還要重要。」Maggie用自己的創作,想說的是一個重新體悟人生的故事:「我如果沒經歷這些事,我還是每天汲汲營營,不吃飯不睡覺不運動,可能哪天海嘯襲來就沒了,那樣才恐怖。」而創作幫助他面對、處理、放下當時害怕沮喪等負面情緒。面對心理和身體的傷疤,Maggie始終很感恩:「幸好我經歷了,而且還有時間去思考癌症對我來說是什麼意義。」
他說,他希望藉自己是癌友又是藝術家的身份,幫癌友上課,教他們藉由藝術創作達到心理療癒的效果,因為心理的傷疤療癒了,身體才會更強大。
──2025年10月號《美麗佳人》Special Report,〈生命親吻的印記:林玲汶(Maggie) 勇者是懷著恐懼卻仍向前〉
延伸閱讀:
- 生命印記,療癒與重生的故事|《速寫》陳怡君:「我的肉體已經無可挽回,但靈魂還有得救。肉身是不可逆的,但把內在強化,肉身就會變成小事情。」
- 生命印記,療癒與重生的故事|《陌生的你》郭玫秀:「即使你覺得殘破不堪、傷疤沒辦法讓人看見,但你還是值得好好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