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美食
「Neo-Locale 三城三味」首站登場:archi × ORIGO 以12道料理展現金澤、宜蘭的風味對話
by Sky Chen-更新
Photo/archi、SkyC

以「Neo-Locale 不一樣的在地—三城三味」為名的巡迴餐會,由名廚江振誠(André Chiang)發起,邀請金澤「ORIGO」餐廳主廚 Matteo Alberti 參與創作,並由凱渡廣場度假飯店旗下的「archi 藝廚」餐廳揭開這次企劃的序幕。
延伸閱讀:
在地不該被定義
媒體發表當天,由 Chef André 以活動引言人身份談到這場合作的原因。這是某次他在金澤造訪「ORIGO」時,遇見主廚 Matteo Alberti:「他是一位義大利人,卻在日本以極其專注與謙遜的態度實踐在地料理。」而這份專注驅使決定把 Chef Matteo 帶到台灣,讓更多人看見一種新世代的廚師風景。他也特別提到「Neo-Locale」的想法,他認為所謂在地不只是地方味,而是用不同文化的視角重新理解土地。
他也特別舉例提到,「ORIGO」長期與當地的農夫和獵人合作,依照季節與當天獵獲的食材設計菜單。對 Chef Matteo 來說,自己做的不是「義大利菜」,而是屬於那片土地的料理。他的創作方式也正好呼應「Neo-Locale」的精神,讓在地不被定義,而是隨著文化交流和時間流動,長出全新的樣貌。
兩座靠海的城市在餐桌上相遇
作為地主的凱渡廣場度假飯店CEO林家漢(Jahan Lin)也特別介紹了場地「archi 藝廚」,這裡是飯店中最貼近海洋的一間餐廳,面向龜山島與無邊際海景,並由 Chef André 主導概念、親自設計 Logo。造型像蝴蝶麵又似領結的圖案,象徵了義式料理的精神與 fine dining 的細膩氣質,也暗喻了「義式」與「儀式」之意,闡述了餐廳菜色是用義大利的手法詮釋宜蘭的風土。而且「頭城」的節奏、漁港的日常、新鮮的海產,也讓人想起南義的生活風格。這次與 「ORIGO」的聯手,正是希望透過料理把這兩個擁有海洋靈魂的城市串連起來,從地方出發,也讓在地重新被看見。
時間、設計、風土
在餐會開始前,Chef André 帶大家走進藏在餐廳角落的熟成室。期望客人能透過同一條魚,看見時間的三種樣貌,包括現流、烹調後與熟成後。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因為宜蘭的地理位置正好讓漁獲上岸後能立刻放血處理,為熟成提供了理想條件。為了迎接「ORIGO」的到來,餐廳也將 Chef Matteo 喜愛的自然元素帶進熟成箱,像是以以五葉松包裹豬肉與鴨肉、昆布與魚肉一起陳列,為視覺帶來一致風格。
而 Chef Matteo 抵達宜蘭後,Jahan 安排了一連串探索在地的行程,尤其是「大溪漁港」讓 Chef Matteo 印象特別深刻,他還開玩笑說簡直就是「遊樂場」。他一路向漁民請教捕撈與保存的方法,觀察市場的氣味與節奏:「這裡的風景真實、有生命力,也讓我重新思考料理的起點。」
這次餐會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因為 Chef Matteo 過去設計、攝影的背景,對他而言,料理不只是品嚐的體驗,也是關於結構與組成的藝術,他習慣讓食材在不同菜餚之間延伸使用。像是開場的「馬告味噌蟹肉米餅」運用了米糠作為餅皮,再讓稻梗成為盤飾,而「糙米」則被轉化成隨後上桌的「櫻桃鴨野蕈玄米茶泡飯」,讓整套菜單在味道與形式上都能彼此呼應。還不只這樣,Chef Matteo 也透過出版刊物《ORIGO Journal》展現他攝影、設計背景,內容收錄他對風土與時間的觀察,記錄保存下金澤的料理、季節與傳統保存方式。如他的料理般,皆是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土地,並讓時間的痕跡成為創作的一部分。
菜色介紹—
此次菜單完整呈現「archi × ORIGO」的合作成果。兩邊團隊在構思過程中不斷交流與試作,有些料理由 ORIGO 發想,有些則由 archi 改編延伸,每一道菜都經過細微的調整與對話,讓風味與節奏能彼此呼應,就像是一場風味對話。
Snacking|宜蘭一串心
以宜蘭最有名的小吃「一串心」作為開場,主廚以創意手法重組這道熟悉的街頭滋味。以春捲皮取代豆包,包入紅糟肉、豬頭皮、鳥蛋與香腸,炸至金黃酥脆,外層薄香、內餡飽滿,吃起來既有層次又保留在地風味。搭配特調甜辣醬、醬油膏,除了嚐得到傳統鹹香也不失細膩。
Snacking|馬告味噌蟹肉米餅
開場小點以「米糠」製成的薄餅登場,這正是「ORIGO」最具代表性的創作方式,使用往往被忽視的食材,讓其重新被看見。主廚將「米糠」經過天然酵母發酵後烘烤成酥脆餅皮,帶著淡淡穀香與焦香氣。餅裡包入宜蘭沿海現捕的三點蟹、沙公蟹肉,融合蟹黃與蟹膏後拌入味噌,堆疊出秋季特有的濃郁海味。
而Chef Matteo 第一次聞到台灣原生香料「馬告」時,就立即被那股帶著柑橘調的清香吸引,於是以它取代原本常用的日本柚子,讓整體風味更明亮、也多了辛香層次。底層再以稻梗作為擺盤,象徵稻米的循環與土地的完整,從米糠到稻梗、從穀粒到餐桌,所有元素都被轉化為料理的一部分,海味與米香、酥脆與鮮甜交織出宜蘭與金澤共同的秋日風景,十分迷人。
Cold Starter|大海入港石花藻愛玉
這道料理以頭城海岸日曬的「石花菜」為主角,主廚將它製成果凍狀,保留淡淡的海香,搭配大溪漁港現撈虎蝦、青甘與鮑魚,並淋上以小黃瓜汁與檸檬油醋調製的冷湯。入口時酸香清爽,海鮮的甜味層層堆疊,還點綴多種海藻,增添自然的鹹香。「石花菜」是台灣沿海地帶特有的食材,因為需要人工潛水手採,所以現在比較少人使用,林執行長特別提到,目前餐廳使用的「石花菜」,有固定合作八十多歲的海女親自下海摘採。
主廚以鹹食呈現,打破了大家對石花菜多半作為甜品的印象。而虎蝦僅煮至七、八分熟,肉質彈嫩,與清涼的石花凍形成鮮明對比。整道菜不僅展現海洋風味的多層次,也讓人從一口中感受到宜蘭獨特的飲食文化。
Bread Course|脆煎三星蔥包堅果醬
這道料理是「archi」廚的招牌菜色,展現餐廳「義式與儀式」並存的理念。選擇用宜蘭的「三星蔥」做成花捲,打破一般西餐廳總以歐式麵包作為搭配的公式。主廚將蔥花揉入麵糰,白綠交錯的紋理在烘烤後自然膨鬆,再煎至外層金黃酥脆,最後撒上榛果碎增添香氣。食用時可以搭配特製五仁果醬、巴薩米克醋與花生油三種沾醬,蔥香、堅果香與酸香交織出層次,也讓熟悉的風味多了一份優雅與新鮮感,義式精神與宜蘭風土在一口中完美展現。
Warm Starter|青藻炸生蠔—紫蘇香料醬
這道料理以海藻、海鮮為主角,靈感來自日本與台灣同樣豐富的海洋資源。Chef Matteo 認為,海鮮與海藻在兩地文化中都有深厚連結,因此選擇以炸製手法呈現,而非生食。他也特別解釋,這樣能更穩定食材品質,也能帶出不同層次的香氣與口感。 料理中運用了兩種海藻,紫菜先被捏碎後與麵包粉混合,以約二比一的比例製成酥炸外層,讓海藻香氣更濃郁而不苦澀。海苔與紫蘇則分別為醬汁與裝飾增添層次,紫蘇在整體風味中帶來清新香氣。整道料理能同時感受到海味、蔬香與酥香交融的滋味。
Soup|有山有海有農田—餛飩湯
熟悉宜蘭的人都知道,來到這裡總少不了要吃碗乾麵和餛飩湯。這道料理就以「宜蘭人的早餐」為靈感,從最日常的味道出發。主廚將餛飩改以義大利湯餃(Tortellini)方式呈現,結合義式技法與宜蘭風土,創作出屬於「archi」獨家版本。湯底以豬骨、三點蟹慢火熬製,再以法式澄清湯的方式處理,湯色清亮、香氣濃郁,入口後帶著細緻的鮮味。三顆湯餃象徵宜蘭的三種風景,包括山裡的鹹豬肉、海裡的鮮蝦,以及田間的三星蔥。
Game|櫻桃鴨野蕈玄米茶泡飯
這道料理致敬的是「金澤人的早餐」茶泡飯(茶漬け)延伸而來,也是在日本被視為能調養身心的療癒之食。在「ORIGO」長期與獵人與採集野菇的職人合作,依照季節與當日採集到的食材設計菜單。主廚還提到,他的「香菇老師」每天都會帶來不同種類的菇,而那天有什麼,他就煮什麼;野味則來自職業獵人打到的當日獵獲。
這次餐會他則以台灣秋季野菇呼應季節變化,搭配宜蘭三星的玄米與鴨肉高湯。所用的米來自開場料理中使用的同一批米,開場首道「馬告味噌蟹肉米餅」取用米糠,而這裡使用了糙米,默默傳遞了食材「不浪費」的理念。再將櫻桃鴨胸煎至外皮焦脆後以稻草燻香,再滴上龍蒿油提味,為深沉的風味帶來一絲明亮。Chef Matteo 特別喜歡糙米的口感,他說這讓他想起義大利燉飯(Risotto),但味道更接近土地。
Meat|咖啡醬油羽衣燉山豬
Chef Matteo 在金澤當地與獵人合作,依照當日打獵所得設計菜單,不預設食材,也不重複菜式,讓料理隨自然節奏而生。這次他選擇使用噶瑪蘭黑豬取代野味,保留原始的料理結構與精神。豬五花先以慢火燉煮,再冷卻油炸,外酥內嫩;為了平衡油脂,他搭配以台灣九層塔製成的青醬,並用義大利黑甘藍包裹,增添清香與層次。最大亮點則是那道源於金澤的「咖啡醬油」,他將咖啡渣與米麴一起自然發酵一個月後製做而成,誠品帶著苦甜與焙香,也讓料理多了一份土地氣息與永續理念。有趣的是,那間咖啡館除了是「ORIGO」的鄰居,也是他與妻子相遇的地方。
Pasta|友誼的義大利蝴蝶麵
其靈感取自義大利國旗的三色,也象徵「archi」與「ORIGO」的情誼。左側的綠色代表 「ORIGO」,Chef Matteo 以綠花椰菜、菠菜、芥藍和九層塔打成青醬,帶出自然清新的草本香氣,並加上龍鬚菜點綴;中間是白色柔滑的絲綢乳酪;右側則是「archi」的紅色版本義大利麵,以台灣烏魚子融合辣味奶醬,展現濃郁又帶微辣的風味。顏色像是義大利國旗在餐桌上的延伸,加上選用蝴蝶結義大利麵(Farfalle),呼應「archi」的 logo 造型。
Pre Dessert|義大利三劍客
第一道甜點以義大利三大經典風味,開心果、橄欖油與沙巴翁為靈感。以開心果製成義式冰淇淋,底部加入黑橄欖油,帶出柔和果香與微苦的尾韻,增添整體的深度與層次,最後擠上香檳沙巴雍,清爽氣泡與優雅酸香使口感既輕盈又豐富。開心果香甜細膩,與橄欖油的獨特風味形成對比,展現義大利傳統技法與現代創意的結合,不僅重現經典風味,也帶來新穎而精緻的體驗。
Dessert|無花果葉義大利鬆餅
這道甜點結合了義大利傳統冰糕(Semifreddo)與鐵模餅(Ferratelle),且同樣延續 Chef Matteo「讓所有食材都被善用」的理念。一般料理多半只取無花果果實,他卻連果葉也運用其中。他將葉片曬乾後磨成粉,與抹茶混合灑在表面,帶出自然的草本香氣;中層是以無花果製成的冰淇淋餡,香氣柔和清甜;外層的薄餅則以主廚從義大利家鄉帶來的鐵模壓製而成,圖案靈感來自教堂窗花,象徵時間與記憶的印記。由於模具僅有一個,每片都需手工壓製、雙面烘烤,光是這道甜點就要花上近二十小時準備,做法相當繁複,但呈現出細緻又優雅的成果。
Petit Four|奥立格水果大福
從日本傳統和菓子「大福麻糬」延伸而來,Chef Matteo 以自製糯米皮包裹綿密細滑的台灣白豆沙,口感柔軟、香氣淡雅。不同於傳統甜味的搭配,選擇加入這次台灣行他相當驚艷的「蓮霧」,讓果香的清新與豆沙的甜潤形成平衡。咬下一口,蓮霧的脆爽與糯米皮的彈性交織,為整道甜點增添一股乾淨又自然的氣息,讓經典日本傳統甜點多了一份台灣味。搭配上 Chef Matteo 的夫人 Asari 親自製作的日式抹茶,微苦的茶湯中和了甜點的柔和甜味,為餐會寫下舒心的句點。
ORIGO X archi藝廚
餐會日期:晚餐:10/16~10/17(17:30、18:00、18:30);午、晚餐:10/18~10/24(11:30、12:00、12:30;17:30、18:00、18:30)
費用:午餐8道料理NT2,580/位 ; 晚餐12道料理NT3,580/位
Wine Pairing:3杯NT1,280 /位、5杯NT1,980 /位
Non-alcohol pairing:3杯NT980 /位、5杯NT1,500 /位
水資:NT120 /位
(以上需另外加10%服務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