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蛙化現象是什麼?剔牙抖腳愛情瞬間冷卻?用這2招避免交往後王子變青蛙

最近蛙化現象成為熱門話題,「蛙化現象」怎麼防止?交往後熱情必然會冷卻嗎?擁有自己的「界線」與「生活」是關鍵,來看諮商心理師瑪那熊助你避免「被蛙化」!

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Kiều Trường、StarFlames、Susanne Jutzeler, Schweiz ?? suju-foto

蛙化現象是什麼?剔牙抖腳愛情瞬間冷卻?用這2招避免交往後王子變青蛙

「蛙化」是什麼?

這個詞在今年年成為日本最流行的網路用語之一,同時也在臺灣流傳開來。其實早在2004年,大學教授藤澤信介所撰寫的「女孩在戀愛過程中遇到的蛙化現象」研究就提到了這個詞,還被收錄於日本心理學會的年會論文集中呢。而且後續的相關研究也發現,蛙化現象並非專屬於女性,也同樣會出現在男性身上。


蛙化最早的意思是,原先單戀或暗戀某人的我們,當獲得對方的正向回應或答應交往後,反而對他不再那麼心動,甚至出現強烈的反感情緒。也是熬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激起對方的好感,原本該是兩情相悅的放閃時刻,卻急轉直下、瞬間反轉而排斥或厭惡對方。


藤澤教授認為,這可能與人們對愛情的期待與想像過高有關。我們在單戀或暗戀期,往往有著許多浪漫的粉紅泡泡,畢竟「得不到的最美」;當實際交往後,卻發現不如想像得那麼美好夢幻,而產生失望與反感。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arFlames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arFlames

不只愛情,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有類似經驗:努力省吃儉用總算存到一筆錢,在生日時終於買下看了好久的精品包,從踏入專櫃、刷卡結帳到店員包裝,以及回到家拿出來欣賞、第一天背出門,都讓你興奮又開心。但過一陣子,再看到眼前原本朝思暮想的包包後,突然覺得「好像也就這樣而已」、「不過也就一個包包啊」。


或許我們原本以為,只要擁有一段甜蜜愛情、一位完美伴侶、一個IG上超紅的包包、一頓極難訂位的高檔大餐,能讓我們的生活從此不同、充滿光亮;但實際獲得後,卻發現日子還是要過。我們還是得面對討人厭的主管客戶、很雷很煩的同事、擁擠悶熱的捷運、塞車時的髒汙空氣、永遠追不上的通膨物價。更何況,我們還可能開始發現,原本以為超棒的伴侶,吃東西時總不閉嘴巴而發出咀嚼聲,或那顆真皮的包包實在有點重,跟平常愛穿的雪紡紗相性太差。


而「蛙化」除了描述這種「期望愈高、失望愈大」的現象,後來也被網友們不斷延伸含意,包括「對喜歡的人突然喪失興趣」、「因為一些小事而對對方感到幻滅」或者更簡化說就是「不知怎地,就是不愛了」。時間軸也不在限定於「剛在一起時」,而擴大到「交往久了後」同樣對伴侶失去好感,或是激情慾望。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arFlames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arFlames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兩個人成為伴侶,往往是相互吸引的結果(是替身攻擊?)

若交往後,其中一方因為懈怠、躺平或擺爛,讓自己的魅力不斷下降,當跌破對方能接受的最低門檻時,自然很可能出現「蛙化現象」。畢竟,當初讓他產生慾望的人,已經有所不同;原本讓他感到心動的特質,也已經消失或減弱。


因此,抱著「交往後就會幸福下去」、「我們已經認定彼此,他不會離開我的」、「反正都在一起這麼久了,沒什麼關係吧」這種心態,其實會讓關係潛藏許多危機。那在一起後該留意什麼,避免對方對你「蛙化」呢?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usanne Jutzeler, Schweiz 🇨🇭 suju-foto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usanne Jutzeler, Schweiz 🇨🇭 suju-foto

我在《在一起,不是要你假裝幸福》書裡有寫到好幾個方法,其中「擁有穩定但具彈性的界線」相當關鍵。總是無條件答應、順從伴侶,或習慣自動化回應「沒關係」、「沒問題」,會讓你愈來愈失去自己的框架,讓對方覺得「理所當然」而不再珍惜。當個凡事順從的濫好人角色,只會讓你們的關係失衡,成為一種「上對下」的僵化角色。


此外,你還需要擁有自己的生活圈、人際圈,而非「總是膩在一起」或「總是宅在家裡頹廢度日」。經營自己的生活,體驗新的事物後,才能擁有不同的故事能分享,為關係注入新鮮感,也讓伴侶對你有種超乎他預料的「神秘感」。清澈透明、一眼見底的水池,雖然安全但也容易無趣;湛藍波光、常有驚喜的海洋,反而容易引發人們的好奇,想持續探索。


「蛙化」雖普遍卻非絕對,能否讓對方持續心動、不想離去,就看我們如何經營自己與關係了!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Kiều Trường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Kiều Trường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