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沈玉琳罹血癌 醫師揭治療三階段,究竟血癌是什麼?如何治療以及存活率多少?一起來了解!

藝人沈玉琳近期因身體不適送醫,原先傳出為猛爆性肝炎,後經本人與社群媒體發文證實罹患血癌。

Edit/fish、Text/王怡穎、Photo/沈玉琳facebook

沈玉琳罹血癌 醫師揭治療三階段,究竟血癌是什麼?如何治療以及存活率多少?一起來了解!

諮詢專家:振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國維

血癌即為白血病(Leukemia),雖然在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中並非前十大癌症,但其發生率排名仍為於男性第9位、女性第11位;死亡率排名則為男性第10位、女性第9位。究竟血癌是什麼?如何治療以及存活率多少?一起來了解!

急性與慢性:癌症進展速度決定治療策略

白血病是人體的造血系統骨髓出現癌病變,導致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進而影響到正常血球如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等的生長。當不正常白血球隨血液流動,就會四處侵犯淋巴結、脾臟、肝臟、中樞神經系統等其他器官,造成全身性症狀。

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貧血、發燒、全身倦怠或皮下瘀血,有些病人也會出現牙齦出血,成人女性則可能出現月經血流不止的情形。當癌細胞聚集在淋巴結、骨頭等特定器官,也可能出肝臟或脾臟腫大、腹脹或骨髓膨脹、關節疼痛等症狀。

不過陳國維表示,白血病依據疾病進展速度和嚴重性分為「急性」與「慢性」,又依據癌化的細胞來源分為「骨髓性」和「淋巴性」。這些分類也決定治療方式差異很大,因此醫師會透過骨髓切片、特殊染色與基因檢測來判定並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他表示,急性白血病腫瘤細胞分裂速度快,若不治療患者可能只能存活數週到兩個月,因此必須在確診後立即展開治療。

慢性白血病則病程相對緩慢,有時甚至在初期不需立刻治療,只需要密切觀察病情發展,再依據進展決定介入時機。例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通常可用標靶藥物長期控制,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則會根據診斷時是否出現淋巴結腫大,血紅素、血小板是否缺乏或是肝脾是否腫大等決定是否立即啟動治療。

一定要骨髓移植? 血癌的治療選擇

過去聽到罹患血癌,往往會立刻聯想到骨髓移植治療。事實上依照不同的病症分類、年齡、預後因子以及整體健康狀況,有不同的治療選擇,包括化療、造血幹細胞移植(過去為骨髓移植)、標靶治療及免疫細胞治療。尤其現在已是基因的時代,醫師在診斷時有時候也會同步做基因檢測,依據檢測結果決定第一線和後續鞏固治療的設計。

針對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多從化療開始,目標是迅速抑制惡性細胞增生。治療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包括「誘導治療」以清除癌細胞達到疾病緩解、「鞏固治療」殺死剩餘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以及「維持治療」以減少復發機率。

至於過去常聽到的「骨髓移植」,陳國維表示,這是為了利用移植進受贈者骨髓裡的造血細胞,產生免疫力來消滅癌細胞。但目前來源為造血幹細胞,因此現已稱為「造血幹細胞」。

針對復發風險高或已復發的患者,因單靠化療治癒機會較低,因此「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鞏固治療的一個選項,將健康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讓新建立的免疫系統協助清除殘存的癌細胞。不過,移植並非沒有代價,除了感染與排斥風險,還可能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也就是捐贈細胞的免疫系統反過來攻擊受贈者的身體。

因此,醫師會綜合風險評估,若是低復發風險的患者,通常先以標準化療或標靶藥物控制病情,不會急於移植;高風險患者則可能在第一線療程後就積極安排移植,以提高治癒機會。

血癌有沒有治癒的可能?遠離致癌物是預防關鍵

沈玉琳透過社群媒體向外界證實病情時也表示,治療療程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將暫停所有工作,並承諾會好好養病,期待能盡快回到觀眾面前。但外界關心血癌是否能夠治癒,能存活多久?

對此,陳國維表示血癌「當然有可能痊癒」,但存活率差異很大,關鍵在決於疾病類型與復發風險。他提到,基因檢測在確認病患是高復發風險或是中風險、低風險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確認治好的機會是高還是低。檢測為低復發風險的病患,若能好好接受標準治療,通常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至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則可能只有一、兩成,即使治療積極,預後仍相對不佳。

針對血癌的預防,雖然其致病因子並不完全明確,但陳國維指出,仍有一些已知的高風險因素包括:

●輻射暴露:例如二戰原子彈爆炸地區居民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其白血病發生率明顯上升。

●化學致癌物:如苯、戴奧辛等。

另外,部分治療其他癌症的化療藥物也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增加白血病風險。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例如不吸菸、不酗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減少長時間暴露於有害化學物或輻射環境,都是降低血癌罹病機率的重要原則。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