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2025人氣瘦身運動TOP 5:醫學期刊實證,這樣練才能不復胖!

對每位正在減肥瘦身的人來說,要瘦下來並不難,但是要能做到”不復胖”才是真正的挑戰,研究顯示,成功減下體重的人,超過80%在1–2年內會復胖。為什麼呢?因為身體的代謝、荷爾蒙、行為模式都會聯手對抗妳,分享2025年最推薦的5種運動,幫助妳突破「復胖魔咒!」

Photo/Pexels、Unsplash

2025人氣瘦身運動TOP 5:醫學期刊實證,這樣練才能不復胖!


TOP1:阻力訓練(重訓/徒手訓練)— 抗復胖的基礎

英國運動醫學期刊《Sports Medicine》指出,阻力訓練能增加或至少維持體重;搭配飲食熱量控制時,能減脂同時守住肌肉(降低基代下滑風險)。

怎麼做

每週2–3次全身(深蹲、硬舉、推、拉、髖推等複合動作),每組動作練習2–4回、每回8–12下,逐步加重。

注意事項

初學者先把動作練對,然後要活絡關節,並確保蛋白質攝取足夠以利肌肉合成。肩頸/膝背舊傷者則需調整範圍與負重。

Photo/Unsplash
Photo/Unsplash

TOP2: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 時間效率高、後燃助攻時間長

研究顯示,HIIT較其他訓練更能維持運動後數小時的高能量消耗;間歇訓練相較連續中強度有更高的後燃與代謝刺激;近期研究也指出HIIT都可提升空腹脂肪氧化。空腹脂肪氧化指的是在空腹狀態(通常是睡眠後8–12小時,或餐後4–6小時血糖回到低點)進行運動時,身體會燃燒更多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怎麼做

每週1–3次;例如1:1或1:2工作/休息比(如45秒衝刺:90秒走),總時長12–20 鐘;搭配其他日的低/中強度活動。

注意事項

不建議連日進行;有心血管/骨關節問題者先做醫療評估,其他則是循序漸進進行訓練。

Photo/Unsplash
Photo/Unsplash

TOP3:中等強度連續有氧(Zone 2/快走、慢跑、騎車、游泳)— 可長期執行、提升脂肪代謝與線粒體能量

中低強度耐力訓練能帶來線粒體與毛細血管適應、脂肪代謝與血糖調控的改善;Zone 2本身較緩和,可與其他強度訓練交替效果更佳。

怎麼做

每週150–300分鐘(可說話但略喘),形式可為快走/超慢跑、游泳、單車、爬坡步行…等等。

注意事項

以總量與持續性為主;容易低血糖的人可先吃點「好澱粉+蛋白」;有慢性舊疾者可先從走路/腳踏車開始。

Photo/Unsplash
Photo/Unsplash

延伸閱讀:

TOP4:走路訓練 — 最能「撐住成果」的日常訓練配方

美國PMC研究指出,一天走1萬步能夠有效防止體重回彈和體脂上升,步數愈多、愈能抵銷遺傳性肥胖風險與中長期體重上升,養成走路習慣能減少2年內復胖的機率。

怎麼做

以 ≥ 8,000–10,000步/日為目標;通勤多走樓梯、飯後10–15分鐘走路,講電話時站立走動。

注意事項

足底筋膜炎/膝蓋痛的人可以分段完成步數、或是改用游泳/騎單車來分擔;避免一次性暴衝大幅度提升。

Photo/pexels.com
Photo/pexels.com

延伸閱讀:


TOP5:瑜珈(或皮拉提斯)— 降低壓力與食慾補償,強化長期黏著度

瑜珈能改善許多面向的能量平衡(睡眠、壓力、飲食行為等等),並有助於BMI/體脂下降;長期來看,瑜珈這些低衝擊訓練可持續的練習,提升「能一直做下去」的機率,是抗復胖的關鍵。

怎麼做

每週2–3次,每次30–60分鐘(伸展+核心+呼吸),與力量/有氧交錯;壓力大或睡眠差時,選陰瑜珈/流瑜珈。

注意事項

髖、脊椎活動度有限者避免過度後彎或扭轉;以不痛為原則,必要時改用輔具。

Photo/pexels.com
Photo/pexels.com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