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比跑步更有效!NASA認證「彈跳床訓練」,10分鐘心肺效果勝過30分鐘慢跑,一起盡情釋放體內的跳跳虎吧!

跑著跑著開始嫌跑步枯燥、膝蓋又吃不消嗎?近期在TikTok爆紅的「彈跳床訓練」成了新一波的健身潮流,甚至連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都表示:每天只需10分鐘彈跳,就能超越30分鐘慢跑的心肺效果!這種訓練不僅低衝擊、護關節,還能強化核心、改善平衡,好萊塢女星Eva Longoria伊娃•朗格莉亞、Gwyneth Paltrow葛妮絲派特洛、甚至連Madonna瑪丹娜都是狂熱者!究竟彈跳床訓練有什麼魅力?趕緊來看看。

Photo/Getty Images

比跑步更有效!NASA認證「彈跳床訓練」,10分鐘心肺效果勝過30分鐘慢跑,一起盡情釋放體內的跳跳虎吧!


彈跳床訓練是什麼?

彈跳床訓練(Rebounding)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小型彈跳床進行有氧與肌力結合的訓練,英國私人專屬教練Emma McCaffrey 解釋:「彈跳床訓練就是在小型彈跳床上運動,它包括各種跳躍、彈跳,以及在彈跳床上進行的所有結構性訓練動作。」和小時候單純玩樂不同,這是一項針對全身的完整鍛鍊,強調低衝擊卻高效率,適合不喜歡傳統有氧運動的人。

為什麼彈跳床訓練這麼夯?

這股熱潮來自於1980年NASA的研究發現:科學家表示,進行10分鐘的彈跳床訓練,氧氣攝取與心率提升的效果,竟然比30分鐘跑步更高出68%!隨著TikTok 上的爆紅影片,以及好萊塢巨星們的加持,彈跳床訓練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成為居家運動與護關節健身的最佳選擇。

彈跳床訓練的6大好處:

1. 保護關節

不同於慢跑的硬地衝擊,彈跳床能有效吸收震動。「它對關節非常溫和,包括膝蓋、腳踝與臀部,非常適合有關節疼痛或復健中的人。」McCaffrey補充說道。

2. 提升心肺功能

AI健身平台Freeletics專家 Rowan Clift 指出:「彈跳床訓練能強化心肺功能,可以提升身體的強壯與健康。」短短10分鐘,就能明顯提高心率。

3. 刺激淋巴循環

彈跳訓練的上下節奏能促進身體淋巴排毒,增強免疫功能,亦能幫助清除體內廢物,對抗疲勞。

Photo/Getty Images
Photo/Getty Images

4. 改善平衡與協調

英國私人教練 James Bickerstaff 強調:「研究顯示彈跳床能有效提升功能性活動能力與平衡感,特別對50歲以上的族群更有幫助。」

5. 增加骨質密度

重複、受控的衝擊有助於預防骨質流失,尤其適合更年期女性維持骨骼健康。

6. 全身性運動

彈跳時核心與穩定肌群全程參與,雖然看似簡單,卻能同時鍛鍊腿部、核心、背部與上肢。

除了健身效果外,彈跳床還有一個被小紅書、TikTok 大量討論的亮點:它是典型的「快樂運動」。跳躍時身體會釋放腦內啡與多巴胺,能有效減輕壓力與焦慮,被許多上班族視為下班後的最佳紓壓法;尤其在居家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一張直徑約 100 公分的小型彈跳床就能完成訓練,不受天氣與場地限制,非常適合都市生活的族群。

彈跳床訓練適合哪些族群?

Rowan Clift 表示:「彈跳床訓練非常多樣,對於初學者非常友好,也適合覺得傳統有氧運動令人害怕或無聊的人。」適合的族群包括:

  1. 01. 忙碌族群:每天抽出10分鐘即可完成。
  2. 02. 關節敏感者:相較跑步衝擊更低。
  3. 03. 長者:增強平衡、減少跌倒風險。
  4. 04. 運動員:可作為熱身或恢復訓練。

Photo/Getty Images
Photo/Getty Images

居家彈跳床訓練要如何開始?

1.器材準備

●直徑90–120公分的小型彈跳床

●放置於平坦、防滑地面

●下方可鋪瑜珈墊,降低噪音與震動

2.暖身(5分鐘)

●原地輕彈

●手臂繞圈、肩膀放鬆

●輕扭腰與開合跳

3.入門動作(每組30–60秒,循環2–3回)

●基本彈跳:雙腳微彎輕跳

●高抬膝:交替抬腿至腰部

●腳跟刮地:腳跟向前輕踢

●扭腰跳:保持彈跳,同時上半身左右扭動

●單腳彈跳:訓練平衡與穩定

4.進階變化

●加入啞鈴動作

●間歇訓練(30秒快 + 30秒慢)

●搭配線上彈跳床課程,維持動力

5.安全提醒

●膝蓋保持微彎,避免鎖死

●核心收緊,避免腰部晃動

●初學者避免長時間高強度彈跳

常見問題:

  • 一天需要跳多久才有效? 建議初學者先從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 20–30 分鐘,效果最佳。

  • 什麼時間做最好? 建議在早晨或下午進行,避免睡前 2 小時,以免影響入眠。

  • 哪些人不適合? 懷孕女性、近期有嚴重膝蓋或踝關節傷害的人,建議先諮詢醫師。

  • 會不會讓小腿變粗? 由於屬於有氧燃脂運動,主要是幫助雕塑曲線,不會讓腿部過度壯大。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