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吃飽飽好幸福?專家揭「每餐吃太多」的5大危害:傷腸胃又發炎,補救5建議要學起來!

很多人認為「吃飽才是享受」,甚至以「吃到撐」作為滿足又幸福的象徵,但醫學研究指出,每餐吃太飽不只會撐壞胃、讓血糖飆高,還會讓肝臟、胰臟、大腦都疲於應付;長期下來會加速老化、影響睡眠、甚至破壞荷爾蒙平衡,到底「吃太飽」的代價有多大?又該怎麼補救與控制?

Photo/Getty Images

吃飽飽好幸福?專家揭「每餐吃太多」的5大危害:傷腸胃又發炎,補救5建議要學起來!

為什麼吃太飽會傷身? 

  1. 01. 胃被撐大,飽足訊號失靈:吃太多、太快會讓胃過度擴張,導致蠕動變慢、胃酸逆流,甚至胃下垂。飽足中樞失去準確判斷,妳會越吃越多、越難控制食量。
  2. 02. 血糖、胰島素急升,變胖又老得快:餐後血糖飆升會讓胰島素大量分泌,根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長期「暴食式飲食」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與脂肪囤積,造成肥胖、糖尿病、老化加速。
  3. 03. 肝臟與胰臟過勞,代謝力下降:肝臟要處理多餘糖與脂肪,易形成脂肪肝;胰臟則因長期分泌胰島素而疲勞,增加胰臟炎與代謝症候群風險。
  4. 04. 腸道菌相失衡,引發慢性發炎:暴食讓壞菌滋生、益菌減少,根據《Nature Medicine》研究,這種腸道發炎狀態與過敏、焦慮、皮膚炎等問題密切相關。
  5. 05. 心血管與大腦都受害:餐後血糖與血脂升高會讓血管發炎、血壓短暫上升;腦部血流下降導致飯後嗜睡、注意力下降,長期更增加失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吃太飽最容易傷害的5大器官:

根據美國Mayo Clinic 日本順天堂大學 消化內科研究整理:

  1. 01. 胃:撐大導致胃下垂、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
  2. 02. 肝臟:多餘糖分與油脂堆積,形成脂肪肝。
  3. 03. 胰臟:頻繁分泌胰島素導致過勞、胰臟發炎。
  4. 04. 心臟:餐後血壓升高、血管負擔重,易引起心悸。
  5. 05. 大腦:飽足中樞混亂,抑制力下降,食慾失控。

Photo/Getty Images
Photo/Getty Images

吃幾分飽才健康?專家建議「七至八分飽」

日本長壽村沖繩居民的「腹八分目」飲食原則,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可延緩老化、降低糖尿病與肥胖風險。

●七分飽:胃部約七成滿,吃完仍覺得輕盈。

●八分飽:感到滿足但不撐,胃有餘裕可順利蠕動。

●九分飽以上:消化系統超載,胃壁被撐開、易反酸。

小提醒:

用餐時若妳突然感到「再吃一口就撐」,請停下筷子靜待10分鐘—那通常就是妳的「八分飽點」。

如何控制不吃太飽?5個實用技巧

  1. 01. 放慢吃飯速度:每口咀嚼20次以上,讓飽足訊號有時間傳達至大腦。
  2. 02. 餐前喝水或吃蔬菜:先補纖維與水分可減少主食與油脂攝取量。
  3. 03. 使用小碗盤盛飯:視覺份量減少能降低潛意識「吃光它」的慣性。
  4. 04. 避免邊滑手機邊吃飯:分心會讓妳錯過身體的飽足提示。
  5. 05. 紀錄飲食與心情:記下什麼時候會暴食,找出壓力性進食的誘因。

那,吃太撐怎麼辦?「五步驟補救法」請跟著做!

  1. 01. 立刻起身輕走10〜15分鐘:有助腸胃蠕動、穩定血糖與血脂,避免立即坐著或躺下。
  2. 02. 多喝溫水:餐後2小時內補足水分,幫助代謝鈉與糖分,減輕胃脹。
  3. 03. 下一餐減量、以蔬食為主:用高纖蔬菜取代重油主食,讓腸胃休息、恢復代謝節奏。
  4. 04. 避免催吐或斷食:極端方式只會讓腸胃更混亂,導致溜溜球效應與脹氣。
  5. 05. 輕伸展+深呼吸:坐姿轉體或腹式呼吸能促進消化、放鬆橫膈膜與胃部壓力。

Photo/Getty Images
Photo/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