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007:生死交戰》:克雷格的龐德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與女性角色息息相關

隨著影迷期待已久的《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總算上映,也讓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版本的007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時代迎來落幕時刻,無論是故事情感與突破過往的程度,本片都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來,便讓我們從最初的《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開始,一路從每一集的主要女性角色作為切入角度,一同來看看克雷格版本的龐德,在角色塑造上的獨特及完整程度!

Photo / 環球影業、IMDb

《007:生死交戰》:克雷格的龐德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與女性角色息息相關

從《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一直到最新的《007:生死交戰》,由丹尼爾.克雷格所飾演的詹姆士.龐德,可以說是這個將近60年的系列中,角色塑造最具完整性,同時風格也最陰鬱的版本,為這個過去總是風流倜儻,就連殺人時也往往不忘嬉皮笑臉的超級間諜,帶來了更人性化的一面。

至於克雷格版本每一集裡的女主角,也與系列過往的安排具有明顯差異,甚至還紛紛對龐德的心境帶來了巨大影響,因此就角色重要性而言,自然也是過去的大部分集數所難以比擬的。

在《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中,由伊娃.葛林(Eva Green)飾演的薇絲朋.琳德(Vesper Lynd),絕對是克雷格版本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她與龐德間的感情戲,可以說是整個系列裡最具說服力的愛情戲碼,不僅突顯出年輕時的龐德願意為愛捨棄一切的個性,同時也藉由薇絲朋的背叛祕密,以及她最後死去的悲劇結尾,使這段感情就此成為了龐德揮之不去的重要心魔。

就這點來說,《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安排可說極為巧妙。首先,這部電影幾乎是整個007系列中最忠於原著的一集(過去有些集數甚至只套用了相同書名,故事則完全原創),就連小說結尾,龐德向總部回報薇絲朋死訊的那句經典對白「那個婊子已經死了」,也在電影結尾的部份完整重現。

但厲害的地方在於,在原著小說裡,那句放在全書最後一句的台詞,讓讀者感受到的,是龐德以效忠國家作為優先的驚人程度。但在電影版中,則藉由整體氛圍與演員的巧妙演出,讓人感受到他說這句話時的故作強悍,因此使得同一句台詞,就這麼在兩個版本中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也強調出了克雷格版本那更為複雜的角色情感。

有趣的是,雖然薇絲朋是個看似柔弱,沒什麼戰鬥能力的角色,但若是你仔細審視《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就會發現在全片裡頭,她足足拯救了龐德的性命三次之多。雖然相對之下,龐德也曾三度試圖救她,但其中兩次都算是拯救未遂,不像她則是確實地救了龐德三回,也讓《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在這樣的細節中,暗藏著與系列過往極為不同的女性塑造。

而在接下來的《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裡,女主角則是由歐嘉.柯瑞蘭寇(Olga Kurylenko)所飾演的卡蜜兒.蒙特斯(Camille Montes)擔任。

在故事直接延續前作結局的《007:量子危機》中,龐德一心想消滅神祕的犯罪組織,藉此為死去的薇絲朋復仇。至於卡蜜兒的部份,則是因為想幫父母報仇,這才潛入犯罪組織中擔任臥底,尋找接近仇人的機會,因而與龐德產生連結,並由於擁有相同目標,就此攜手合作。

與過往系列作不同的是,龐德與卡蜜兒的關係,其實是在復仇之路上相濡以沫的夥伴,因此兩人更多的是相互協助與鼓勵的情況,到了故事結局時,縱使她們看似就要產生情愫,但卡蜜兒還是毅然決然地就此離去,像是知道龐德的復仇之路仍未走完,內心的問題也不可能就此放下一樣,因而使卡蜜兒一角,也就此成為了截至當時為止,唯一一名不曾與龐德上過床的系列女主角,在強悍與脆弱交織之餘,也成為了一個既展現出自尊心,處事也足夠主動、俐落的亮眼角色。

至於接下來的《007:空降危機》(Skyfall),則是克雷格五部曲中劇情最為獨立的一部,甚至還在女主角方面捨棄了系列的傳統安排,選擇讓茱蒂.丹契(Judi Dench)飾演的龐德上司M擔任本集女主角,就連娜歐蜜.哈瑞絲(Naomie Harris)飾演的伊芙.錢班霓(Eve Moneypenny),也同樣是過去在系列裡的常駐配角,只是藉由這回的劇情安排,這才總算在克雷格的版本中,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設定首度登場。

在《007:空降危機》中,與龐德之間更像是母子關係的M,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也使得本片幾乎可以被視為兩個兒子爭奪母親認同的一場大戰。對於龐德與觀眾而言,M在最後的離去,無論戲裡戲外,都足以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也使本片刻意安排的各種新舊時代對比,也特別具有情感上的價值及傳承意味,就連龐德的中年危機暗示,也在本片裡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與《007:空降危機》直接另闢新局不同,接著的《007:惡魔四伏》(Spectre),則又把故事重心挪回在《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與《007:量子危機》中並未真正解決的相關事件,甚至還把原本應該獨立的《007:空降危機》情節也試圖包了進來,大有想將前面三部片徹底整合,嘗試做個完結的野心。

可惜的是,雖然《007:惡魔四伏》的前三分之一都還算精采,但到了後面卻顯得欲振乏力,導致前面把反派捧得有多高,後面就摔得有多重。就連在本集結尾,使龐德再度陷入戀情,並願意主動退休,由蕾雅.瑟杜(Léa Seydoux)飾演的女主角瑪德琳.史旺(Madeleine Swann),也在人物特質上顯得較為薄弱,使她明明是個好不容易才讓龐德願意付出真心的角色,卻在劇情裡欠缺足夠描述,令觀眾因此難以看出他們相愛的契機,也導致《007:惡魔四伏》那個雙宿雙飛的結尾,除了龐德真的是累了以外,實在是缺乏足夠的情感說服力。

但到了最新的《007:生死交戰》中,導演凱瑞.福永(Cary Fukunaga)則在延續《007:惡魔四伏》的同時,神奇地將上一集令人失望的部份給翻轉過來,不僅讓瑪德琳這個角色出現了必要性,也讓相關情節若是從整個系列來看,變成了《007:生死交戰》的一種鋪陳,因而從《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起」,到《007:量子危機》的「承」,再到《007:空降危機》的「轉」,最終由《007:惡魔四伏》與《007:生死交戰》共同擔任起「合」的角色,就這麼完整呈現了龐德多年的情報員生涯。

此外,《007:生死交戰》甚至也真正解決了龐德的心魔,無論是他害怕被再度背叛的陰影,乃至於一度失去摯愛的傷痛,都在本集中有相當程度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甚至還安排了一個與《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類似的橋段,除了象徵龐德與薇絲朋情感之間的僅存見證就此斷開以外,甚至還成為了他接下來行動的主要推力之一,對於克雷格系列的支持者來說,自然同樣是個細膩無比的出色安排。

綜觀以上提及的部份,或許我們能說,克雷格的龐德五部曲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與前述提及的女性角色可說息息相關,她們既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同時也造就了龐德這趟令人難忘的英雄旅途。而像是這樣的角色描寫,則在多年累積之下,於《007:生死交戰》到達了一個叫人難忘的系列顛峰,自然,也成為了你之所以該看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