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奧本海默》:人心是比物理更難解的謎團,也是比原子彈更可怕的武器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片《奧本海默》(Oppenheimer),絕對是今年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究竟,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傳記片具有怎樣的魔力,可以吸引豪華無比的驚人卡司,以及無數觀眾如此引頸期盼呢?

Photo / 環球影片

《奧本海默》:人心是比物理更難解的謎團,也是比原子彈更可怕的武器

就通常的狀況來說,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傳記片,除非故事主角是那種非常知名的音樂巨星,否則大多數情況下,這類電影往往不會被期待成為所謂的票房鉅片。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奧本海默》絕對是少數例外。就算他選擇要拍的人物,是一個實在很難想像會帶來優異票房的物理學家,但由於諾蘭的地位,確實是當今好萊塢唯一一個可以光靠他的名字,便幾乎確定能帶來破億票房的導演,因此也使《奧本海默》早在上映前,便一直是影迷間的熱門話題,再加上諾蘭對於真實感的追求,以及片中與原子彈試爆有關的情節.則更是讓無數觀眾對本片期待不已。

說真的,光是《奧本海默》的驚人卡司,也便能讓人看出諾蘭如今的地位。除了佔據主要戲份的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t)、麥特.戴蒙(Matt Damon)、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與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原本便都是足以獨當一面的演員外,像是戲份較少的喬許.哈奈特(Joshua Hartnett)、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與傑森.克拉克(Jason Clarke),也全都是常在其它電影中擔任主角的人選。

最誇張的是,本片甚至還找來蓋瑞.奧德曼(Gary Oldman)、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與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這三名奧斯卡影帝,但卻讓他們幾乎只有兩、三場戲的客串戲份,因此光就這點來說,便足以令人看出此時此刻的諾蘭,確實已經到了每個演員都想與他合作,甚至不在乎戲份多寡的地位所在。

就電影本身來看,《奧本海默》的創作緣起乃是因為《天能》(Tenet)而起。由於要研究「時間逆行」的相關科學知識,使諾蘭開始接觸奧本海默的相關理論,然後在《天能》的殺青酒會上,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則送給他一本奧本海默的戰後演講集,使諾蘭因此被奧本海默這個人的複雜性所吸引,正如同他在《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這三部曲中,探討過蝙蝠俠這個角色的內心衝突一樣。

比較不同的是,由於這次是他繼《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後,第二次執導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再加上這回還是人物傳記片,有更明確的歷史得要遵循,所以在娛樂性方面,也使《奧本海默》與過往的諾蘭作品頗為不同。

舉例來說,就像諾蘭一向追求視覺真實感,因此屢屢帶來的視覺奇觀這方面來說,《奧本海默》走的便是另一個方向,透過主角腦中那些關於原子與物理學的想像,在大銀幕上呈現出我們在現實裡無法看到的量子光景,所以感覺就像是《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那些發生在太空裡的片段,足以令人心生一股敬畏之情。要是你是在IMAX銀幕上看到那樣的畫面,則更是會為之折服,最後則使得上映前話題十足的原子彈試爆橋段在相比之下,結果卻反倒在獨特性與想像力方面,明顯要來得失色不少。

至於在劇情上,雖然《奧本海默》是一部傳記片沒錯,但諾蘭也還是採取了慣用手法,透過敘事時序上的調整,以及角色觀點的呈現,為整部片的結構與轉折增添了不少類型電影式的樂趣,除了跟他過往的作品一樣,具有如同黑色電影的懸疑風格外,甚至還包含了意想不到的轉折,藉此加強本片的娛樂效果。

有趣的是,《奧本海默》也就像他的成名作《記憶拼圖》(Memento)一樣,在片中具有黑白及彩色畫面的兩種段落。不過,雖然就諾蘭表示,彩色畫面是奧本海默的主觀視點所看到的事件經過,而黑白畫面則是客觀角度的真實狀況,但要是你問我的話,我個人會覺得這個說法可能只是諾蘭的刻意誤導,其中其實隱藏著另一個與此說法不同的觀點,正等著你進戲院親自察覺。

此外,雖然《奧本海默》的片長達三小時之久,但卻不會讓你覺得漫長,以大量角色與事件快速推展情節,因此在節奏上,也需要你好好全神貫注,否則便有可能在劇情提到某些名字時,會突然搞不清楚是誰,得要一小段時間以後,才透過看到演員的方式,再度完整跟上劇情的腳步。

總之,如果真要與諾蘭過去的作品比較,我個人覺得《奧本海默》反倒與《頂尖對決》(The Prestige)較為接近。原子彈的研發,只是這則故事的契機與關鍵情節,電影真正的重點,還是在於奧本海默這個人,以及美國麥卡錫主義導致的紅色恐慌時期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那不只是美國與納粹間的世界大戰,也不僅是美國與蘇聯在情報與研發上的爾虞我詐,更是美國內部的人民與政府,甚至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信任之戰,描繪出掀起軒然大波的事件,其實可以出自怎樣一種再小不過的原因,然後就這麼激發出人性中的黑暗面,叫人執著於此,最後卻反遭吞噬,就算得以倖存,卻也從此無法擺脫那些就連自己也難以搞懂的複雜情緒。

而正如《全面啟動》(Inception)那個叫人難忘的開放式結局一樣。《奧本海默》的最後一句台詞也十分有趣,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不是只看字幕,而是用聽的,然後從中思考這句台詞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為何會激起結局時某名角色那樣的反應,然後再看看搭配那個段落時,諾蘭究竟安排了哪些畫面穿插其中,接著便能發現那句看似簡單的台詞,原來同時具有不同意涵,使那個結局也因此令人心頭一沉,直指幽微而複雜的人性所在。

《奧本海默》是一部複雜的電影,它其實並不完美,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放大了諾蘭作品的一些常見缺點。像是有時換場與敘事稍顯凌亂,或是在女性角色的描寫上相對刻板等等,都是你同樣會在《奧本海默》裡看到,甚至還由於其劇情的複雜程度,因而變得更加明顯的狀況。

但在此同時,《奧本海默》也更強化了諾蘭作品的優點。不管是內心矛盾的主角描繪、總讓人思考再三的敘事手法,還有不輕易斷言,交給觀眾判斷的故事主題等等,全都是《奧本海默》的出色之處。

簡單地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看完《奧本海默》時,雖然已經了解這個複雜人物的一生,但卻還是無法簡單斷言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之際,或許也正代表你確實看到了諾蘭所想表達的事物。

人的心,才是這世上最為難解的謎團。而也正是人,才會主動對自己的同類造成規模驚人的傷害。那可能是透過陰謀詭計,也可能是透過原子彈這類武器。但無論如此,最後發起那些攻擊,以及在裡頭受傷的──終究是人。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