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12項自我檢測|你可能不是愛上他,而是陷入迷戀(Limerence)情感成癮
by Lynn HSU-更新
photo/ IMDb 劇照、Getty

也許很難想像浪漫愛情可以被當作是學術研究的主題,但在1970年代,心理學教授多蘿西・坦諾夫(Dorothy Tennov)開始調查研究人與人戀愛中的依附關係與迷戀本質。她蒐集了數百位戀愛苦主的故事,把他們真實的經驗加以整理歸納,再從厚實的檔案中,挖掘出瘋狂情感的真相。
最後,她辨析出一種特定的、近乎瘋狂的心智狀態,這是一種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感成癮。她為這個現象創造了一個全新詞彙:limerence(迷戀)。
「迷戀」是什麼?它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迷戀(Limerence)在臨床或醫學上並不被歸類為一種疾病,但當它走向極端時,可能會出現類似心理健康問題的症狀。它可能會成為你生活中的干擾,甚至影響你的人生。
你可能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你們根本不可能在一起,或對方根本就是個品行不端的人,與他長期糾纏只會帶來災難。更棘手的狀況是,也許你身邊早已有穩定關係的伴侶,你們正一起規劃著未來,而一段突如其來的迷戀正威脅著原本在正軌上運行的一切。或許也沒這麼糟,只是這個迷戀到來的時機不對,你察覺它開始拖慢你的工作效率,大量消耗你的心力,讓你無法專注在重要的目標上。
無論處於哪種情況,很明顯的,這種瘋狂、令人眩暈、無法自我控制的愛戀在多數時候其實不合時宜。因此,學會如何擺脫不必要的迷戀,將是一門人生必修課。
自我檢測:你是否陷入「迷戀」?
「迷戀」是一種強烈但經常失衡的情感狀態,不等於健康的愛情。先理解自己所處的情感狀態,是邁向復原與自我掌控的重要第一步。
以下這份自我檢測表,請逐項回答「是」或「否」,並自行累計結果:
- 01. 和他(她)在一起時,我會感到緊張又興奮。我會心跳加速,渾身不自在,動作變得笨拙。
- 02. 我有時會渴望獨處,好讓自己可以盡情幻想他(她)。
- 03. 感到焦慮時,只要回想與他(她)相處時的愉快時光,我就能平靜下來。
- 04. 我經常在腦海中反覆排演和他(她)之間可能的對話。
- 05. 我會情不自禁一直查看他(她)的社群媒體,好讓自己感覺更靠近。
- 06. 我常常無法專心,因為腦中一直浮現與他(她)有關的念頭。
- 07. 即使我們分開,我仍會時不時幻想,假裝他(她)的靈魂陪在我身邊。
- 08. 他的物品、他去過的地方,對我來說都有特別的意義。
- 09. 我對這股強烈的迷戀感到難為情,因此我本能地選擇隱瞞這一切。
- 10. 為了增加和他(她)接觸的機會,我有時會忽略或犧牲自己的責任或工作。
- 11. 相較於生活中其他興趣,我對他(她)的情感遠遠要更強烈。
- 12. 即使想停下來,我還是無法克制思念他(她)。
結果判讀:以上12題中,若你有7題以上回答「是」,那麼你極有可能正經歷「迷戀」(limerence)。
如何擺脫「迷戀」?
我們無法將迷戀從大腦中徹底清除,但我們可以找到方法,把它的干擾和影響力降低。
要從迷戀中走出來確實不容易,但也並非不切實際的妄想,你得相信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目標。在過往案例中,許多曾深陷迷戀的人都已成功脫身,即使曾經要陷入情感災難邊緣,仍能全身而退,保有自尊,不讓人格受到傷害。
首先,第一步是建立一個根本原則:採取復原思維。
若一開始就培養正確的心態,將能大大提升復原策略的效果。復原思維的重點,是嘗試具有建設性的角度來看待現在的處境,並且要將「迷戀」這件事視為可以解決的問題。你必須意識到這是一種會自我強化的心理狀態,而你是有能力從這種狀態掙脫出來的。建立這樣子的思維,代表你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具體實踐、用行動來改善人生,就算此時此刻外在環境充滿阻力,你也已經準備好往好的方向邁進了。
接著,你要了解以下幾點能讓你復原的核心原則:
一切都發生在你的腦海裡
「迷戀」這種誇張、強烈的情感,是源自你的內在,是由你自己產生的,所以也必須要由你自身去解決!我們無法把迷戀從大腦裡徹底消除,但可以學習把它的「音量」降低,讓它的影響力慢慢減弱。這一切既然是發生在你的大腦中,就代表你有逆轉它的能力。
是你讓他變得特別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迷戀對象(Limerent Object,簡稱 LO)對你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最根本的原因,其實跟你過去所經歷的人事物大有關係。所謂迷戀,實際上就是某個人身上帶有的某種特質觸發了你內心深處潛藏的心理模式,讓你的潛意識驅動著你全力去和對方建立連結。換句話說,「迷戀」的觸發其實與你自己本身環環相扣。因此你必須正視過去,從中了解自己,進而釐清為何他(們)對你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檢視你的直覺
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半是靠直覺在自動導航,並不會去深思熟慮每個大大小小的決定。所以自然而然,我們總會選擇去做那些能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避開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因為這樣的大腦運作方式,我們的本能將引導我們靠近迷戀對象,直到這種慾望演變成癮。要打破這一點,就必須讓理性介入,調節直覺反應,也就是說,你必須喚醒你心智裡的「CEO」,才能重新掌控方向。
「迷戀」不是你的情緒止痛藥
若你持續重複這樣的行為模式:「心情不好 → 幻想迷戀對象 → 感覺好一點」,就會讓你越來越依賴他們。可怕的是,一旦「想接近 LO」變成強迫性慾望,迷戀所帶來的痛苦將會遠超過它帶來的愉悅感。
把迷戀當作調節情緒的方式,是與獲得自由背道而馳的本能行為。你必須去尋找並學習其他能舒緩情緒的健康方式,這才是重要的關鍵。當然,就像戒除任何成癮行為一樣,這個復原過程中勢必會有痛苦的戒斷反應,你也許會反覆發作或失誤,這都是正常的。
別騙自己可以只跟他「當朋友」
記住,在復原期間,試圖與迷戀對象(LO)維持朋友關係是不切實際的。你可以給大腦留下一點「策略性希望」,這會讓你好過一些。你可以想,未來也許有一天,你真的能和他當朋友——但那要等到你已經完全擺脫對他的迷戀之後!在那之前,你必須對自己仍試圖與對方維持聯繫的動機保持高度懷疑。
你才是主導者
也許你的 LO 行為曖昧,甚至不時挑逗,藉機讓你繼續靠近,搞得你難以抽身,又或者,你覺得根本是你的伴侶讓你痛苦,不關心你、不尊重你,讓你不得不向外部尋求情感慰藉。若你以為能說服 LO 改變他的行為,減少誘惑、協助你克服難關,那都只是幻想。當他無法配合時,只會為你帶來更多衝突。不管如何,你必須從自己身上找到解方,只有你能幫你自己走出來。
要有卡關的心理準備
就像戒除任何成癮症狀一樣,在這段過程中,你必然經歷戒斷症狀、反覆淪陷、屢次失誤。關鍵不在於避免所有挫折,而是預先意識到它們一定會出現,進而降低這些挫折感帶來的影響。請記住,你正在朝著長期、穩定的改善邁進,過程未必順利,但至少方向是正確的。
更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必須相信這份執著終將會結束,並且相信,在這一切結束之後,你會迎來更好的生活。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為自己描繪出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藍圖。那是一種真正有目標的生活,你不用再依賴迷戀對象來獲得慰藉,不用再隨著他的情緒起舞,不用再因為他的一句話就動搖你的心情。
你要從他所帶來的虛假安慰中解脫,去尋找新的熱情、新的成就感,以及能帶領你走向自由的嶄新方向。找到你人生中新的北極星,朝它前進,那才是你真正的自由之路。
部分內容摘錄自 Dr. Tom Bellamy 著作《Smitten》,由 Penguin 出版社出版。
轉自澳洲版《Marie Claire》雜誌六月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