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明星新聞
專訪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的料理魂!張楷奕、阿毛張程典、Will高郁皓,「每道菜都像最後一戰」用料理說出人生故事
by Hask-更新
採訪編輯:Tzu Wei Liu /Photo:LINE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張楷奕:不按理出牌的斜槓主廚

在節目中以冷峻平頭造型登場的主廚張楷奕,第一眼就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這位身兼演員、廚師的斜槓主廚,不是刻意在鏡頭前耍酷,而是本身有點I人,「我不笑的時候,外表會看起來很嚴肅,感覺很難親近,但實際上我只是害羞,默默在觀察環境。」

作為橫跨演藝與料理領域的新世代主廚,楷奕從小因為跟在辦桌總舖師的奶奶身旁,在耳濡目染之下對料理產生興趣;高中、大學時期在西餐廳與咖啡廳打工,開始接觸廚房內場,也因此愛上中西融合的創作料理。不過他的成長賽道,並非一開始就通往廚房,「我不是餐飲科班出身,國中時是田徑短跑國手,之後為了追求更大的舞台而轉向藝術,考上美術系,之後又念服裝設計研究所,但這些看似繞路的經歷,卻也讓我在料理上有了更多感官與形式的靈感。」
楷奕笑說自己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不想安於現狀,喜歡在各種角色轉換之間挑戰。因此當《星廚之戰》開放報名時,他幾乎沒有猶豫,「過去看《地獄廚房》、《黑白大廚》時,我都會想如果是我在裡面,應該不會犯這個錯吧。」但事實是,真的到了戰場,才發現一切沒有那麼簡單。
「我應該是節目裡最菜的。」儘管身邊都是米其林推薦主廚、開名店的高手,但楷奕在料理創作上不受形式拘束的風格,反倒成了他的最大特色,「雖然作品常被評審認為做法不符SOP,但我覺得料理『好吃最重要』。」他的策略是從傳統出發再加上個人創意,例如初登場時他將傳統酒家菜「魷魚螺肉蒜」,化身為獨具風味的「魷魚螺肉蒜燉飯」在傳統風味中找到新意。
楷奕形容自己的心態是「一期一會,一生懸命」,不管是演戲或是做菜,每一次表演或料理,都是和觀眾、客人進行一場無法重複的相遇;對他而言,料理並非只是著重技術,而是生活態度的展現,「每一個沒碰過的食材、每一場新的合作,都是新的挑戰;當然,最重要的是吃飽、吃好,享受當下。」
最想同台名廚: 香港Neighborhood主廚黎子安,欣賞他「邊小酌邊煮飯」的自在與對傳統料理的現代轉譯。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Chef Kai的犀利指教。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 陳勇孝主廚,粗獷外表卻能將中菜細膩呈現,兩人還是「隔壁村的鄉親」。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 自己的「魷魚螺肉蒜燉飯」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阿毛、張程典主廚:以設計視角,無師自通的成長料理

主理台中無菜單餐酒館「PanSlut 」,外號「阿毛」的張程典主廚,從17歲在餐廳打工時開始接觸廚房,靠著自學、閱讀與實作一步步建立出自己的料理系統。他笑說自己大學唸設計系時就意識到,「在設計裡我不特別,但在廚房裡我能不一樣。」對於料理創造與突破的渴望,成了他轉入餐飲領域的契機。

阿毛主廚沒有師承體系,所有技法與知識都是自我摸索與書籍學習,透過手寫筆記、繪圖、拆解每一個食材結構,把廚房當作畫室,把盤面當成畫布,而過往攻讀設計的訓練,則讓他對色彩、比例與構圖特別敏銳,他認為「料理不只是味覺,而是所有感官的組合」,因此從食材到器皿、光線與擺盤,每一個細節都得精準掌握。
由於都是慢慢摸索,阿毛主廚笑稱自己的料理風格是「成長式料理」,沒有固定框架侷限,而是隨著經驗與心境不斷演變。參加《星廚之戰》對他而言是一場自我檢驗的挑戰,他明白自己沒有業界認證、沒有名師背書,「我知道過程可能會讓我不舒服,但也正因為不舒服,才有機會成長。」
就像初登場時,阿毛主廚不選自家餐廳時最招牌的拿手菜「威靈頓牛排」,而是改以簡單卻衝擊的「海鮮湯」示人,「有點直球對決,我把自己設定在一個很簡單很純粹的狀態, 也展現把簡單做到極致的信念。」至於選擇搭配的明星廚助,他笑說:「因為他長得很像我的合夥人,莫名有種親切感,合作起來也比較沒距離。」
在阿毛主廚眼中,料理的本質是創造與修正的循環,關於自己的料理哲學,「先做出來,再完美。」他答道,「我的味覺標準與風格,幾乎是從客人的反應中慢慢建立起來的。客人覺得好吃,我就會記下來;這樣一點一滴,變成我自己的味道。」
這份對自我要求的敏感,也讓阿毛主廚特別珍惜《星廚之戰》舞台經驗,因為那裡不再只是熟客的反饋,而是面對專業評審與10位明星助廚的多重視角,「節目讓我有機會被真正檢視,也讓我知道自己的料理,能不能在更嚴格的標準下被看見。」
最想同台名廚: NOBUO 餐廳主廚李信男Nobu Lee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Chef Kai的「不好吃」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 陳佑昇主廚,因為兩個都是台中人,餐廳又離超近。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自己以海鮮為主題創作的某道神秘料理。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Will 高郁皓主廚:不是在鐵板上,就是在想鐵板上的事

作為近年台北備受矚目的鐵板廚師之一,「Will’s Teppanyaki」主理人暨主廚Will 高郁皓目前旗下擁有三間店。回溯他的料理起點,最早是在夜市裡做百元鐵板燒,儘管就讀餐飲本科系,但他坦言當時的自己,對於料理的熱情和知識只能說是一知半解。

真正讓Will主廚決定走上廚師這條路的契機,則是當兵退伍後,在因緣際會下被客人引薦進入高級鐵板燒招待所工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鐵板燒料理,但因為只有20初頭歲,客人會覺得你是不是夠專業。」為了精進自己,他決定去學日本料理,強化刀工與對味覺結構的理解,再回到鐵板領域後,「我才發現自己看待細節與品味的角度,好像跟其他人有點不一樣。也因此下定決心,想在鐵板燒裡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2021年時,Will主廚創立個人品牌「Will’s Teppanyaki」,以職人現場料理為核心精神,「我認為鐵板燒不只是烹飪,更是一種與客人即時互動的表演藝術,料理的美味與現場的氣氛是並行的。」不過對他來說,「時間」才他最大的敵人與挑戰,畢竟要同時管理三間店,又得做好備賽準備,「我直到開錄前夕,都還在猶豫是否應該上節目,但想得越多越綁手綁腳,不如放手一搏。」

Will主廚形容自己「不是在鐵板上,就是在想鐵板上的事。」節目中,他帶來自己的代表作「龍蝦鼎邊銼」,希望觀眾能透過節目看到「鐵板燒不只是表演」,它可以很細膩、也可以很有情感。他也笑說,錄影第一天恰逢自己生日,本以為只是簡單拍攝,結果現場超過上百名工作人員,錄到凌晨才結束,「我本來還想著晚上要去哪裡吃生日餐,結果根本沒機會!」
會想希望透過比賽得到什麼,Will主廚想了想回答:「一開始我是帶著蠻多想法上場,畢竟我在這行也做了十幾年。但真正開始投入比賽,卻一直自我懷疑,那種『被打回原點』的感覺,讓我重新思考,自己最初為什麼喜歡料理?希望經由比賽,找回那個一開始對廚藝充滿熱情的自己。」
最想同台名廚: Chef Kai、河內嘉佩樂飯店「Hibana by Koki」餐廳主廚山口先生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Chef Kai的「不好吃」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 鄭淳豪主廚,他很全面,不管思考菜色或與人相處,都非常有魅力。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自己做的雞湯延伸出來的某道創意料理
《星廚之戰》哪裡看?
《星廚之戰》自10月26日起,20:00在華視首播,每週日更新。
11月1日起,20:00在三立都會台首播,每週六更新; 22:00在緯來綜合台首播,每週六更新;23:00在NETFLIX、LINE TV、Hami 影劇館+首播,每週六更新。
《星廚之戰》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