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專訪英國插畫家Jamie Edler,從電影海報到酷兒插畫:「我想將所謂『正常』的陽剛形象注入溫柔和細膩」

插畫家Jamie Edler以一幅幅優美的復刻電影海報吸引眾多粉絲,身為酷兒族群,同志議題也一直是他畫筆下的重點主題。因應十月驕傲月,他向《美麗佳人》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及擁抱繽紛色彩的路上,經歷過的成長與故事。

圖片提供/Jamie Edler

專訪英國插畫家Jamie Edler,從電影海報到酷兒插畫:「我想將所謂『正常』的陽剛形象注入溫柔和細膩」

如果你是王家衛《花樣年華》《春光乍洩》的粉絲,或者《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迷弟迷妹,或許就在Instagram、臉書上看過插畫家Jamie Edler的海報作品。他用細膩感官的手繪風格、疏淡有致的色調,復刻了電影中一幅幅經典畫面。身為酷兒的他,也總是在同志主題上,摹繪出或親密、或誘人、或寫意寄趣的插畫作品。

Jamie出身英國布里斯托,現居於東倫敦。擁有大學插畫學位的他,入選過大大小小榮譽與獎項,包括AOI倫敦交通博物館海報大獎短名單、YOU CAN NOW 2018年二十位創意領域崛起之星等等,也曾為Gucci時裝創作插畫。在十月的性別專題中,Jamie向《美麗佳人》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及擁抱繽紛色彩的路上,經歷過的成長與故事。

Marie Claire(以下簡稱M.C.):從事插畫創作多久?


Jamie:繪畫是我從很小就愛上的,我喜歡它可以既細微又張揚地被呈現,可以用來開啟對困難或抽象話題的對話,進而影響人們的觀點、態度或意見,有時候甚至是不知不覺地發生。插畫可以處理得很輕鬆有趣,也可以表明其它媒介難以傳遞的嚴肅議題。我跟很多創作者一下,打從會握筆就開始畫畫,雖然當時畫的大部分是馬和美人魚,但凡事總有個起點,對吧?成為自由業插畫家則是2017年的事,那時正要從 Falmouth 大學畢業。


M.C.:會如何形容自己的插畫作品?


Jamie:我會形容自己的畫風細膩而平易近人,有細微的超現實感,可能來自用色、主題或構圖。我認真覺得他們是我自己、我的思考及觀看世界方式的表現和延伸。在作品裡,我常藉由輕柔而感官的圖像,藏進日常裡的好奇心、秘密的對話以及幽默的評論;也常將插畫作品跟音樂和動畫結合。

M.C.:能聊聊你作品中所關注的議題嗎?


Jamie:在議題方面,會有淡淡的政治意味和對現代社會的評論,讓相關對話的開啟更可親,而不是可怕。我常試著將所謂「正常」的陽剛形象注入溫柔和細膩,質問藝術中關於酷兒與陽剛的看法,也可以說是溫暖緩慢地述說,一個充滿親密、幽默與生命力的理想世界。我喜歡想像我的作品中有種吸引並安撫人的寧靜,同時也是令人不安、激起思考的。


M.C.:想透過作品表達的是?


Jamie:透過藝術,我想描繪自己和他人的故事與經驗,我希望別人在解讀我的作品時,能獲得生命現階段中需要的任何充實。我想把奇幻和現實和諧地混合在一起。當然,我也想藉由作品開啟討論,討論那些太難啟齒因此常常被選擇無視的話題。人們常常是活在精心布置的世界,被自己感到舒適的事物圍繞,大家有權利這麼做,但也得意識到不是所有東西都容納得進這個舒適圈──你選擇不去看不代表他們不存在。歧視就是如此,你沒有這樣的經驗,不代表它不在周遭發生。

M.C.:能分享身為酷兒族群/酷兒藝術家的經驗嗎?


Jamie:老實說,我本來要說些「當其他酷兒族群無法自在地做自己,而我生活在這個國家是種特權……」諸如此類的話。但上個星期(訪問日期9/4)我遭遇到了仇恨犯罪,就在離我家十分鐘的大街上被襲擊,渾身流血瘀青。事件之後我無法給出這麼天真的答覆。


太多人都說酷兒族群已經享有許多平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生長的社會把同性戀作為汙辱字眼,成長過程總是被教導我的身份認同是個錯誤。仍然有太多事情是LGBT+族群必須面對而其他人不需要的;不是全部都明目張膽地發生,很多藏在細小的惡意中,這些問題在2020仍然存在,就像是等車時被恐同字眼嘲弄,或者聽人對你說「不認同但尊重」。酷兒族群不需要你的同意才能存在。

類似情形還有像因為是男同志而不能捐血、被建議不要找代理孕母而選擇領養,好像同志只該藉由領養的方式撫育小孩。這些都是歧視,或許在酷兒社群外的人聽來微不足道,但這是我和朋友每天都得面對的。「你們擁有婚姻平權了,萬事OK了!」這也不盡然正確,事情跟過去相比有所進步,不代表它已經在最理想的處境。我們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身份,而害怕走在街上會遭到突如其來的言語或肢體暴力。

人們必須知道這並不是個舒適完美的世界,想達成那樣,我們必須不斷地開啟對話,關於歧視依舊存在而且必須被處理,針對LGBT也好,有色人種、身心障礙等等也好,不能因為歧視讓人感到不適就眼不見為淨。你個人的不恐同、不種族歧視不代表他們不存在於當今社會。


在我遭到攻擊之後,我發現自己有著「慶幸這樣的事情之前未曾發生過」的想法,這讓我很反胃。這種情況沒什麼好感到幸運的,但是身為酷兒族群,我們被教導預期仇恨與暴力的發生,被告訴要有所準備。我在Instagram分享了這件事,許多人也紛紛私訊我,說他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但羞於啟齒。這真的很令人難過,我想讓大家知道,你有權感到憤慨,你有權感到傷心,沒有人的經歷該被微小化。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