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專訪|台北侯布雄副主廚梁維維:從巴黎到台北用5道料理書寫他的學習與成長

梁維維是餐飲圈的新生代代表,更接下台北侯布雄副主廚的重任。除了延續侯布雄先生的經典精神,也要帶領團隊在餐桌上展現當代特色。隨著米其林舞台的亮相,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型讓他迅速受到關注,《美麗佳人》也趁此專訪這位新銳廚師。我們特別聚焦於五道對他格外有意義的法式料理,也從中能看見他在廚藝路上的學習與成長。

採訪撰文/Atomy Photo/Kris Kang 圖片提供/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Taipei 侯布雄法式餐廳

專訪|台北侯布雄副主廚梁維維:從巴黎到台北用5道料理書寫他的學習與成長

少年逐夢,走進法式料理殿堂

梁維維愛上烹飪的起點,始於小學。當時他和父母移居廣東,想念台灣食物的他,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試著做出熟悉的家鄉味。即使未就讀餐飲科系,他持續上網找食譜、下廚實驗。高中畢業後,他如願前往「斐杭狄法國高等廚藝學校」(Ferrandi Paris),學習他欣慕已久的法式料理。

在斐杭狄的學習結束後,他進入巴黎「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Etoile」實習。「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是由世界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創立的餐廳,如今已成為國際級的餐飲集團,在全球重要城市都有據點。各地主廚遵循侯布雄先生的料理哲學,再運用新技術、新食材及個人創意,將法式料理帶向世界。

台北侯布雄副主廚因為八月底的米其林舞台亮相,成為鎂光燈追逐的料理新星。
台北侯布雄副主廚因為八月底的米其林舞台亮相,成為鎂光燈追逐的料理新星。

高端餐飲的廚房工作強度已經很高,再加上全法語溝通的環境,這對剛離開學校、法語還半生不熟的梁維維來說十分吃力。他坦承剛進入侯布雄餐廳時出過不少包,但當時的日籍副主廚松尾洋平總是陪他一起善後。接著到了「Palais Royal Restaurant」,主廚 Philip Chronopoulos 對他十分嚴厲,雖然工作時挫折不斷,但他沒有停止學習,「如果有同事罵我但我聽不懂,我會請他解釋剛才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最後他的表現終於獲得主廚肯定,看見自己做的料理端上客人餐桌。

回到台灣後,他在不同菜系的餐廳間兜兜轉轉,直到好久不見的松尾洋平傳來訊息,說他即將到台灣侯布雄擔任主廚,問梁維維願不願意和他一起工作。他答應時沒有半分遲疑,就這樣,他又回到侯布雄體系。

剛進入侯布雄餐廳的他,因為高壓、語言關係遇到許多考驗。
剛進入侯布雄餐廳的他,因為高壓、語言關係遇到許多考驗。

延伸閱讀:




承接傳統,也要為經典注入當代靈魂

他留下的菜色已經接近完美,只是我們要因應現在的時代,用新的烹調手法或是新的食材來做出改變,讓侯布雄先生的料理在每個時代活出不一樣的表現。

過去還是菜鳥的時候,松尾洋平陪著他收拾殘局;七、八年後的他已非吳下阿蒙,松尾洋平開始交付他帶領團隊的任務,有些餐會活動也由他來主導。「他給我很多機會、很大的自由空間,讓我自己去想要怎麼發揮,或是怎麼主持這個團隊。」因此,今年 5 月松尾洋平離開侯布雄後,他成為擔起管理責任的人,並負責研發菜色。

台北侯布雄餐廳空間。
台北侯布雄餐廳空間。

「我自己的料理風格還是跟侯布雄先生一樣,我們都著重食材的原型跟原味、精準的烹飪技術,還有上菜的溫度。」侯布雄先生已留下許多經典料理,他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為經典料理做出當代詮釋。「他留下的菜色已經接近完美,只是我們要因應現在的時代,用新的烹調手法或是新的食材來做出改變,讓侯布雄先生的料理在每個時代活出不一樣的表現。」

現在的他除了廚房工作,還要計算成本、盤點食材以及開發外帶產品。問起他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我覺得每個都是挑戰」,他苦笑回答。但當他在研發時,想到自己設計的餐點將被客人購買回家,或送上餐廳客席,他就打從心裡快樂。「想到有人喜歡它,有人欣賞它,我就覺得很開心,原來大家也會喜歡我做出來的產品。」

侯布雄先生已留下許多經典料理,他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為經典料理做出當代詮釋。
侯布雄先生已留下許多經典料理,他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為經典料理做出當代詮釋。


料理帶來的五堂課題

當我們請他分享對他別具意義的食物時,他選出 5 道法式料理,每一道料理都是一段他在廚房裡成長的故事,彷彿看著一名年輕廚師的成長歷程:

 5 道法式料理都是關於他成長的故事。
5 道法式料理都是關於他成長的故事。


第一課|甜菜根鮮果沙拉搭配芥末冰

親眼看著侯布雄先生將料理從無到有打造出來,彷彿見證經典的誕生。

我在巴黎工作的時候,正好見證侯布雄先生和西班牙主廚  Rodrigo 研發這道菜的過程,親眼看著它從零開始,變成一道完整的料理,然後出現在全世界侯布雄餐廳裡。它的酒紅色甜菜底座,是把每一顆大小相同的甜菜方塊排列整齊,再用模子壓出圓形。上面墊一層生菜,最後放上一勺杏仁型的芥末冰淇淋。 後來,我看到這道菜色的不同版本,例如台灣沒有龍蒿綠芥末,因此用了芥末、黃芥末跟辣根來搭配。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料理不是要一味追求百分之百原汁原味,而是要因應每個地區,調整成最適合當地的作法,如此一來,這道料理才有機會傳遍世界。


第二課|朝鮮薊沙拉

關於被丟進垃圾桶15次的挫敗,是最痛也是記憶最深刻的一課。

拍攝當天,副主廚為我們示範「嫩煎羊排佐燉羊肩肉餡派與季節時蔬」,他將羊排煎得金黃焦香,肉質軟嫩多汁,搭配慢燉羊肩做的肉派和當季蔬菜,厚實又清爽。
拍攝當天,副主廚為我們示範「嫩煎羊排佐燉羊肩肉餡派與季節時蔬」,他將羊排煎得金黃焦香,肉質軟嫩多汁,搭配慢燉羊肩做的肉派和當季蔬菜,厚實又清爽。

我在巴黎侯布雄工作時,當時的主廚是 Philip Chronopoulos,他影響我蠻多的,也對我很嚴格。後來他開了餐廳 Palais Royal Restaurant,我也跟著過去。 在 Palais Royal Restaurant 的第一天,他教我做一道朝鮮薊沙拉,那道朝鮮薊沙拉我打盤打了至少有 15 次,每次他都不滿意。我每打一次,他就在我面前把這道菜連盤子放進垃圾桶。到了第五、第六次時他已經受不了,生氣地說你是台灣人,代表台灣來到法國工作,你覺得你們台灣人工作態度就是這樣子嗎?你們做出來的成果就是這麼糟糕嗎? 當下我很難過很傷心。

後來一、兩個月過去,我發現自己的東西終於被主廚認可,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成就感—原本是進垃圾桶的一道菜,變成可以端出去給客人的料理,由衷覺得這幾個月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第三課|經典龍蝦清湯凍佐Oscietra魚子醬

原來近乎苛刻的標準、些許差異就能改變客人感受。

這道料理我們叫它「眼睛」,因為做工很細,過去很少出現在 L’Atelier 菜單上。回到台灣的侯布雄後,我才從松尾洋平主廚那裡學到正確作法。盤子中央是蟹肉和魚子醬,盤底透明的琥珀色是龍蝦澄清湯凍,再擠上白花椰菜泥排成整齊的三圈圓球。以前澄清湯凍不加吉利丁,湯凍一離開冰箱就容易化掉。而侯布雄先生的標準就是這道菜放在外面,湯凍必須在第五分鐘後融化,這樣享用料理時,變得軟滑的湯凍才容易融入整體風味中。現在我們會加一點吉利丁來穩定狀態,但松尾主廚還是會提醒我們吉利丁要抓好比例。

也因為他每天耳提面命,這件事就刻進我的腦海裡:原來一點小小的變化,都會影響客人享用料理的感受,比如說那個湯凍是硬還是軟,多久之後會變成融化狀態等等。


第四課|紅酒慢燉牛頰

好看的成品,是深夜裡下功夫的的代價。 

這道菜的主角是經過紅酒牛骨醬汁慢燉的牛頰肉,周圍再用空心的水管麵圍成一圈。它的成品很好看也很好吃,但是中間製作過程很痛苦。

我們把水管麵燙到一定熟度之後,切成跟模子一樣的高度,再沿著模子一根根圍起來,每根麵條之間用雞肉慕斯粘接。雞肉慕斯要非常薄,抹上麵條後還得刮掉多餘的部分,不能讓客人吃出慕斯的口感;但抹太少麵條的連接處又容易斷開,萬一斷了,我們還要套回模子,把麵條黏回去。它的製作過程讓人印象很深刻,我們常常因為這道菜搞到晚上十一、十二點。


第五課|北海道干貝與酪梨韃靼綴Oscietra魚子醬

百人餐會前的惡夢線條,一次次調整流程,才畫出的完美線條。

一圈圈繞著酪梨韃靼和生鮮干貝的雙色線條,是用酪梨醬汁和巴薩米克醋畫的。我之所以對這道菜印象最深,是因為主廚很喜歡在一百多人的餐會開這道菜,然後就會把我搞死。 它的複雜之處在於畫線條。第一次預計半小時內完成,後來發現時間根本不夠。下一場餐會繼續改進,從提前半小時變成 45 分鐘,最後再提前到一個小時去畫完它。

接著我們又遇到第二個問題:如果先畫完巴薩米克醋的圓圈,一個小時後它會變得歪七扭八。後來想到的方法是先把酪梨醬畫好,到了最後的出餐時刻,所有人一起下去畫巴薩米克醋,這樣上菜時線條就不會分離。在廚房裡,我們就是不斷調整工作流程跟人員配置,來找到最好的工作方式。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Taipei 

侯布雄法式餐廳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28號5樓(Bellavita 寶麗廣場)

inline inline.app/booking/Robuchon

www.bellavita.com.tw/dining/Latelierdejoelrobuchontaipei

FBIG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