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美食
欣葉・鐘菜五週年「寫給未來的台菜札記」餐會:攜手高雄簡天才主廚打造12道料理,勾勒宴席的下一個可能
by Sky Chen-更新
Photo/欣葉鐘菜

「寫給未來的台菜札記」餐會在七月底展開,餐會由食材達人徐仲作為開場,他特別提到命題的想法。其實一直以來他始終都在思考,台菜的未來應該往哪裡走?這也是許多熱愛飲食的朋友常問他的問題。近幾年,大家也開始探討,如果國外觀光客來到台灣,他們或許會對台菜有興趣,不一定想吃義大利菜或法國菜,雖然這些料理在台灣也有不錯的發展:「但當他們看到台菜時,我們才會反思『台菜難道只有過往的古早味嗎?』古早味固然好,但未來呢?」
他提到「台菜」其實是海島型飲食文化,其最大特徵就是融合:「所有外來菜色來到這裡,都會開始進行融合轉變,例如鳳梨蝦球就是一種融合的例子。那麼,當融合發生後,我們的下一步要怎麼看待?在許多餐廳裡,都能看到和台菜有關的創作,這些創作非常棒,但它能否成為經典?什麼是經典?」於是他在「欣葉」學到一件事,所有菜色應該有「承先啟後」的概念。「承先」是將前人美好的食譜加以優化,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台菜;「啟後」則是讓創作能成為未來的經典,讓別人想要模仿:「這正是『寫給未來的台菜札記』餐會的意義,不只是重現經典,更要為未來留下能被承接的味道與形式。」也因此,當晚兩位主廚的菜單設計,從菜序到風味,都是一次關於台菜未來的提案。
延伸閱讀:
從「承先啟後」走向未來
主廚吳志偉回顧,「欣葉」自1977年創立以來,歷經多次菜單調整與復刻經典。前年,他們以「復刻自己」為題,重現許多已淡出餐桌的招牌菜。今年與簡天才合作,則進一步思考如何將法餐的語言翻譯成台菜,保留核心風味之餘,也能帶出新鮮的文化層次。
雙方團隊自年初開始研議,從食材選擇到菜序安排,都力求在西餐的骨架中呈現台菜的待客精神與寓意。最終以「2、4、4、2」的順序呈現十二道料理,包括了兩道迎賓小點、四道開胃菜、四道主菜(含前菜、湯品、紅肉與米食)、最後兩道甜點。數字背後,藏著「成雙成對」、「四季平安」、「圓滿吉祥」的意涵。
「寫給未來的台菜札記」菜色介紹—
三味初語|孔雀烏魚子|春泥擁翠螺
餐會從兩道迎賓小點開場,以茶糖漬葡萄乾與蜜糖腰果,延續台菜宴席喜用甜味開場的傳統,也呼應法餐 Amuse-bouche 的輕巧暖場。第一道開胃菜「三味初語」分別是欣葉經典「孔雀烏魚子」、以法國田螺肉與台灣紅藜麥組合的「春泥擁翠螺」,以及捲入花枝漿的「春蔬捲捲」。孔雀烏魚子經過烈酒浸泡與燒烤,再用花枝漿與海苔包裹,展現多層次鮮韻;另外兩道則帶來法式細膩與季節感的融合。
芙蓉藏珠
這道菜源自與簡天才師傅團隊討論「二路菜」的新可能。台菜傳統在冷盤之後會上羹湯,以勾芡帶來飽足感並展現現做功夫;法餐則有以蛋液蒸烤成型的鹹布丁。於是,主廚將兩者融合,轉化為高湯蒸蛋的形式。當季綠竹筍切成薄片捲入花枝漿,展現細膩刀工,蒸蛋表面鋪上蟹黃與蟹肉,再以魚子醬點綴,讓海味與蛋香層層交織。這道菜既保留了台菜「二路菜」的精神,也融入法餐的優雅與平衡。
煦蔬微光
靈感來自簡天才主廚的「大地沙拉」,將西餐沙拉文化轉譯為亞洲的溫拌形式。選用當季時蔬與金花果葉等食材,依部位搭配不同處理手法與醬汁,並結合欣葉自製 XO 醬與烏魚子粉提鮮,呈現溫潤而有層次的風味。在蟹黃、魚子醬等濃厚味覺之後,適時以這道溫沙拉轉換口感、解膩,成為承先啟後的橋段。
海濤煨語
靈感來自起源自北投的經典湯品、俗稱的酒家菜「魷魚螺肉蒜」,以青蒜的甜香、乾魷魚的鮮味與罐頭螺肉的鹹香交織出鮮甜平衡的滋味。此次合作改以法式澄清湯的技法重構湯底,去除羹湯的稠感,保留罐頭螺肉元素,同時加入新鮮螺肉、干貝與鮑魚,讓海味層次更豐富。湯色清澈,入口先是蒜香與海鮮的鮮甜,尾韻則帶有台菜特有的澎湃氣勢與法餐的細緻優雅,成為宴席中的亮點之一。
潮生海山
以欣葉經典「鯉魚大蝦」與「招牌海山醬」為基礎,簡天才師傅將龍蝦殼與多種蝦膏細火熬製成濃郁蝦醬,與原有海山醬融合,賦予醬汁更深的香氣與層次,化為全新的「龍蝦海山醬」。鯉魚大蝦的靈感來自早年「擬派」的做法,因為當時是魚價高昂的年代,以蝦泥塑形成魚排的形狀,底部鋪上吐司象徵體面。此次特別設計出適合油炸且不吸油的吐司配方,讓口感更輕盈。這些細節的更新,使這道菜在保有台菜精神的同時,帶來既熟悉又新鮮的海味體驗。
玉肫時蔬
靈感源自傳統宴席菜「瓜燉豬肝」,早年以大量豬肝入菜、寓意「陞官發財」,如今已在年輕世代中漸漸淡去。這次與簡天才師傅合作,結合法式煎鴨肝與欣葉代表菜「煎豬肝」、「肝肫」,將豬肝的濃郁、鴨肝的厚實與雞肝的滑嫩交織,再以勾芡收尾,帶來圓潤細膩的口感。三種肝類在法式技法下重生,既是對經典內臟料理的再詮釋,也是國際視野下的台味創作。
炙火熟成
由簡天才主廚獻上,選用油花分布均勻的美國牛小排,在沒有烤箱、完全以煎製的方式完成七十人份,火候與溫度精準到位,相當不易,且入口柔嫩多汁,焦香與肉香交織。他以法式技法濃縮肉汁,讓熟成紅肉的香氣與深度更加集中,展現火候與時間的張力。
節氣炊香
以傳統米食做為尾聲,卻不走過去糯米糕的路線,而是以炊飯承載當季關廟綠竹筍的清香與脆口。竹筍先煮後取湯水煮飯,使香氣滲透每一粒米;再加入渣過油的豬油渣,帶來古早味的厚度與油潤。靈魂點睛是來自台中東勢「一根蘿蔔」團隊的五年熟成老菜脯醬,這是由一群返鄉的大埔客家青年推動,集合二十多戶農家,每年冬天共同種植與製作。不同於傳統人工搓揉、石頭壓重的方式,他們用水泥攪拌機與模具機具處理,省力且有效率,並以「黑金派對」推廣這項文化。鹹香濃郁的老菜脯,也呼應「紅糯米」在台灣命名滿百年的紀念意義,為五週年的餐會收束出最具在地情感的一道料理。
杏香輕語
在甜點上桌前,團隊還細心討論飯的份量與擺盤,希望既不讓賓客感到過飽,又能保有視覺美感。最終決定延續台式餐飲的甜湯傳統,由欣葉董事長提議,以招牌杏仁茶搭配3A級燕窩,成就溫潤細膩的「杏香輕語」,為整席留下柔和尾韻。
餘韻如詩
法式 Petit Four「餘韻如詩」則由雙方聯手呈現。簡天才師傅帶來莓香冰糕、巧克力棉花糖,以及以台灣冬瓜糖改良的琥珀糖,寓意台菜未來的多種可能;欣葉則以麻糬延續品牌傳統。佐上一杯龍眼花茶,讓宴會在中西合璧的甜點與溫熱茶香中優雅收束,餘味綿長。
Juice Pairing
除了菜色,飲品設計也是亮點之一。酒精搭配選用西班牙雪莉酒、法國與西班牙的白酒與粉紅酒,以及波爾多紅酒,呼應不同菜餚的風味層次。對不飲酒的賓客,則首度推出正式的「Juice Pairing」。靈感來自台式宴席中「以果汁代酒」的習俗,選用加拿大 100% 野生藍莓汁與來自義大利南蒂羅爾高地的單一品種山蘋果汁 Kohl,將果汁視作餐酒般精心搭配。不同品種的蘋果汁帶出青草、香草、礦物感或熱帶水果香,與冷盤、海鮮、紅肉等菜色形成對話,也為非酒精選項開啟更多可能。
欣葉・鐘菜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 11:30-15:00,17:00-21:30
02-2532-737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