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美食

台北101「捌伍添第 85TD」新主廚鳴師傅上任:從魚蓉羹到避風塘一口嚐盡粵菜的火候與鑊氣

坐落於台北101大樓85樓的「捌伍添第 85TD」,以現代粵菜為語彙連結高空與味覺。近日餐廳迎來新主廚李劍鳴(鳴師傅),他以四十年粵菜功底,將傳統技法與台灣食材交融,為餐廳注入全新風貌。

Photo/捌伍添第 85TD、SkyC.

台北101「捌伍添第 85TD」新主廚鳴師傅上任:從魚蓉羹到避風塘一口嚐盡粵菜的火候與鑊氣

位在台北101大樓85樓的「捌伍添第 85TD」,自2021年開幕以來,以現代粵菜為語彙,將高空景致與味覺相連結,成為台北 fine dining 版圖的重要座標。餐廳隸屬嘉林餐旅集團,開幕至今始終以傳承與創新為核心。2025年,原主廚謝文師傅升任集團中餐廚藝總監,而資深粵菜名廚李劍鳴(鳴師傅)接掌重任,為餐廳開啟新篇章。

餐廳空間跳脫傳統中式餐廳的視覺框架。
餐廳空間跳脫傳統中式餐廳的視覺框架。
餐廳設有六間獨立包廂,分別以玉山、雪山、大霸、奇萊、稍來與南華台灣六座名岳命名。
餐廳設有六間獨立包廂,分別以玉山、雪山、大霸、奇萊、稍來與南華台灣六座名岳命名。

延伸閱讀:



香港粵菜的核心視角

鳴師傅投身廚藝逾四十年,曾歷練於澳門四季酒店、香港都爹利會館與啟德帝盛酒店,長年浸潤於高端粵菜的舞台。他認為,香港菜不只是粵菜的分支,更是粵菜文化的核心之一。這座城市自古便是東西文化交會之地,能在保留刀工與火候等傳統精髓的同時,也靈活吸納現代與國際元素,形成獨特又兼容的飲食風貌。這樣的視角,也成為他帶領「捌伍添第 85TD」的新方向。

粵菜名廚李劍鳴(鳴師傅)接掌餐廳主廚重任。
粵菜名廚李劍鳴(鳴師傅)接掌餐廳主廚重任。

今年四月底首次長時間來台定居,他便大刀闊斧更換三十多道菜色,約佔原菜單數量的一半。點心與燒味依舊保留原貌,但大菜則全面更新,呼應他對於台灣聚餐文化的觀察,設計更適合二至四人分享的料理。他也曾走訪北海岸漁港,發現許多在香港少見的食材,覺得十分有趣,於是開始嘗試將這些元素運用在料理裡,甚至延伸到甜點設計之中,讓粵菜在台灣有了新的靈感。

大刀闊斧更換三十多道菜色,約佔原菜單數量的一半。
大刀闊斧更換三十多道菜色,約佔原菜單數量的一半。


對粵菜本質的追尋

他強調,粵菜的價值不在於繁複的裝飾,而是「還原風味的本質」。仔細觀察鳴師傅的料理,總能看見幾個重點:對火候的精準掌握、對鑊氣的追求,以及對食材的深刻理解。像是「順德生拆魚蓉羹」便是最佳例子,他選用肉質細嫩的海斑,從整條魚拆絲至細如米粒,再以魚頭與魚骨慢火熬成乳白湯底,入口鮮香卻不膩:「這道料理講究的不是炫技,而是還原風味的本質。」看似樸素的一碗湯,藏著他對工序、火侯的掌控。

「避風塘炒軟殼龍蝦」說的則是香氣與鑊氣的學問。
「避風塘炒軟殼龍蝦」說的則是香氣與鑊氣的學問。

另道「避風塘炒軟殼龍蝦」說的則是香氣與鑊氣的學問,傳統避風塘常見螃蟹,他卻在台灣發現了少見的軟殼龍蝦,因此選擇挑戰這種難駕馭的食材。加上龍蝦肉質細嫩,既不能燜,也難以煎炸,他採高溫爆炒,搭配大量蒜酥、辣椒與豆豉,將鑊氣牢牢鎖進蝦肉。他還特別強調:「豆豉是讓味道更立體的關鍵。」因此這道料理鹹香奔放卻仍保持乾淨俐落的輪廓,也是他最想推薦的一道菜品。

來到台灣後,他也積極開發挖掘在地食材,讓粵菜與土地產生新的連結。「魚湯魚腐浸絲瓜」通常在香港常會以鱗魚製作,他則改用澎湖「馬鰽魚」,讓口感更加紮實彈嫩:「魚腐和魚蛋不一樣,魚蛋脆而硬,魚腐則富含蛋白質,更加順滑。」,另道甜品「燉奶」則融入他最鍾愛的台灣芋頭,熟悉的經典因此有了嶄新的風貌。

「香菜青醬燒紐西蘭高地和羊排」有中餐與西餐融合的樣貌。
「香菜青醬燒紐西蘭高地和羊排」有中餐與西餐融合的樣貌。


菜色介紹—

松露糖心蛋

這道溏心蛋選用鴨蛋製作,蛋白滑嫩、蛋黃帶點流心,再以桂花煙燻,入口能嚐到淡淡花香和輕微的煙燻味。搭配松露醬後,增加了一層濃郁的香氣,讓整體風味更有層次,口感既柔和又帶點厚度。

櫻花蝦豆腐

靈感來自粵菜經典的椒鹽脆豆腐,鳴師傅改用宜蘭櫻花蝦取代傳統裹粉。櫻花蝦經低溫烘乾後覆在豆腐表面,再高溫酥炸,外層香脆如薄皮,裡頭仍保有細嫩口感。入口時蝦香與豆香交織,鹹鮮夠味,不需沾附醬汁就很有層次。

麻辣煙燻牛肉球

麻辣牛肉球選用日本和牛臉頰肉,先以青辣椒、花椒等辛香料與白荳蔻、洋蔥、香菜慢煮入味,再經煙燻處理,帶出幽微辛香。之後拌入特製麻辣醬搓製成球,裹粉後酥炸至外酥內綿。入口時辛麻中透著煙燻餘韻,濃郁卻不厚重。這道料理在粵菜技法的基礎上,融入鳴師傅的歷練與創新,展現粵菜對火候與層次的講究,也是一道揉合經驗、技法與風味記憶的作品。

龍皇花膠魚翅水晶粿

靈感源自粵式經典灌湯餃與花膠翅盅,外層以晶透的水晶餃皮包裹魚翅與花膠,再以蒸的方式鎖住鮮味,呈現出港式蒸點的細膩質感。旁邊搭配以龍蝦殼慢火熬製的湯汁,濃郁鮮甜,讓這道料理不僅是一顆點心,更延伸成湯品的層次。鳴師傅將傳統港點元素與高湯結合,既有粵菜對火候與包餡技藝的講究,也帶出現代香港粵菜的多元表現。

避風塘炒軟殼龍蝦

名菜「避風塘炒蟹」源自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大排檔,漁民在颱風季停泊避風塘時,以大量蒜酥、辣椒快炒海鮮,形成蒜香、鹹香與鑊氣兼具的經典風味。著廚承襲傳統手法,卻改以稀有的軟殼龍蝦入菜。軟殼龍蝦並非特殊品種,而是一種養殖方式,必須在退殼後15至30分鐘內急速冷凍,才能保留殼軟肉鮮的黃金狀態。此時龍蝦最為飽滿,肉質細嫩鮮甜,酥炸後殼香脆、肉飽滿,再以蒜酥、辣椒與豆豉爆香快炒,將鹹香與鑊氣牢牢鎖進蝦身,香氣撲鼻,也展現粵菜對火候與香氣的極致掌握。

香菜青醬燒紐西蘭高地和羊排

選用紐西蘭高地和羊,其肉質鮮嫩,幾乎沒有常見的羊羶味,讓不少原本不敢吃羊的人都感到驚喜。料理以粵菜經典的「燒汁」技法收乾醬汁,將鹹鮮風味緊緊鎖住羊排,再以香煎方式逼出油香,旁邊搭配蒜片與宜蘭三星蔥,增添香氣。另附上的青醬加入檸檬汁與香菜,帶來清新辛香,也為濃郁的羊排帶來爽口平衡。這道菜既展現粵菜對火候與層次的掌握,也透過青醬的巧思帶來當代表現。

魚湯魚腐浸絲瓜

是順德菜中常見的料理,不過主廚以在地的澎湖食材重新演繹。魚湯以魚骨和魚頭長時間熬煮,湯色乳白,味道鮮濃。魚腐則選用澎湖的白肉魚,加入少量鹽和蛋白打成魚漿,不加其他調味,先炸到定型,再放進魚湯裡一起煮。這樣的魚腐口感彈嫩,能吸飽湯汁,吃起來介於魚漿和豆腐之間。最後搭配當季的澎湖絲瓜,帶出清爽的甘甜,讓整道菜在濃郁中又多了一份清新。

芝士海膽焗龍蝦球伊麵

這道料理靈感源自港式經典焗海鮮,結合老港式芝士風味與粵菜上湯製醬的邏輯,再搭配伊麵的傳統技法,濃郁之中展現層次感。主體選用澎湖鮮龍蝦與北海道海膽,蝦肉切成球狀後入甕慢火焗熟,保留鮮嫩彈性。旁邊的伊麵則先煮過,再以小火慢煎15至20分鐘,做到金黃酥脆,口感厚實有咬勁。醬汁以粵式上湯為基底,加入芝士、牛油與海膽調和,濃香裡透著鮮甜海味,滑順卻不顯厚重。吃法上,將麵黃加好後淋上醬汁,讓醬香、蝦鮮與麵香交融,形成酥脆與綿滑並存的層次,體現粵菜對火候與質地的講究。

芋香燉鮮奶

「燉奶」是源自香港的經典甜品,但因為工序繁瑣,在台灣餐廳並不常見。鳴師傅希望把這份傳統帶過來,所以選用北海道鮮奶和大甲芋頭來製作。做法需要先把牛奶和蛋白分開加熱,再慢慢混合、過濾,最後再蒸一次,才能做出滑嫩細緻的口感。鮮奶的香氣濃郁卻不膩口,搭配上層綿密的芋蓉,甜味自然,口感柔順,是一道簡單卻用心的收尾甜品。








捌伍添第 85TD

營業時間: 

・午餐:12:00~14:30(最後入場時間:13:15)

・晚餐:18:00~22:00(最後入場時間:19:15)

www.85td-101.com

inline:inline.app/booking/85td/85td

FBIG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