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傾聽也是需要練習的,學著不給意見、不貼標籤,讓雙方都能感到被理解

「傾聽是需要練習的。」在課堂中我們時常刻意練習傾聽,為什麼說「刻意」呢?因為「聽」看似簡單,但「只需要聽」就有挑戰性了。

Photo / Getty

傾聽也是需要練習的,學著不給意見、不貼標籤,讓雙方都能感到被理解

文/Mo Jhen芸子

「傾聽是需要練習的。」

如同呼吸一樣,似乎僅是吸與吐氣之間的交替,但其實專注於呼吸本身會發現其他感官、思緒、身體反應都在那瞬間交互作用、發出訊號。傾聽這件事也是如此,聽到訊息的當下,腦袋開始思考、情緒有所波動…

練習傾聽之前可以先告訴自己:「當進行對話時,人們最簡單的願望就是被理解。」就好像理解的捲須纏繞在我們的對話,以及彼此。於是不是給建議、不是發表見解、更不是單方解讀,淪為立場定義,若可以像下雨天路滑一般的慢下腳步、留意細節,那麼每次的對談對雙方都能帶來不錯的體驗。

「即使樹木長得再高大,總有落葉歸根的一天。」

煩惱和生活裡的磨難,出自我們總想略過生命的過程,追求極端、以極端的策略或思維,避免過程。因為不確定,於是渴望確定,這是從學校學來的。考試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於是我們老在找所謂正確的那個選項,找到了才能獲得分數。放縱自我、依賴關係,為了解決「問題」,於是馬上約束、斷開連結。

這樣做依舊是渴望答案。

從佔有、控制,在出現「問題」後卸責、推託;逆來順受的狀態,在出現「困難」後轉為努力追求目標…..還是希望能夠抓到所謂的答案。人生沒有答案,人生帶給我們的是經歷和經驗,裡面是過程、是體驗,最後帶走的,也是這些。我們帶不走成績、成就和威望、聲譽、財富,如同落下的葉子帶不走整棵樹和天空、大地,它能帶走這一路以來的養份和自己,回歸本質。

更多心靈相關活動與課程可上「名日文化」臉書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