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當人生鳥事不斷!學會「抒發憤怒」,比自我接納更能走出情緒低谷
by Rose Tai-更新
Photo / Getty

文章授權/名日文化 文/教練未來/Future Coaching
你有過想努力振作,卻怎樣都振作不起來的時候嗎?我有,而且最近正在遭逢這樣的處境。並且發現,不論是教練或心理諮商都最愛拿出來說的「自我接納」,在一個人接二連三遭受打擊的時候,是難以應用的。事情是這樣的,在歷經三年半的勤學苦讀之後,我終於幫自己安排了一場度假。但在出發前一週,貓咪卻生病了,然後是一連串的住院、治療、檢查。於是假期泡湯了,金錢的損失更不在話下。貓咪雖然已出院,但病情仍然反覆。於此同時我冰箱還壞了,除了「禍不單行」以外,我找不出更貼切的形容。
狀況發生以來,我感到極度煩躁。為了平衡工作與照護,我開始自我調適:
「現在會有情緒是正常的,不用強迫自己積極。」……沒用。
「就算低能量也沒關係,每天只要完成一兩件事就好。」……沒用。
「允許自己每天有一些時間離開壓力環境,好好放鬆。」……沒用!沒用!沒用!
所以我想,好,這樣不行,我要來自我教練一下。進一步探索我的煩躁底下有什麼?擔心、難過、恐懼?但即使接納了這些,我還是感到強烈的不舒服。那還有什麼呢?是憤怒。原來我對這一切感到很生氣。但因為這不是任何人造成的,所以我也沒辦法對誰生氣,因此只能不去看它。然而,生氣確實存在,而且沒有被接納,所以不舒服的感覺也難以排解。可是其實就算沒有對象,我也有足夠的理由生氣。那個什麼在幕後操弄命運的黑手,我是哪裡得罪你了?你要這樣整我跟我的貓?你出來,我保證揍扁你。
就算沒有對象,我們還是要正視自己的憤怒,找一些安全的方法把它發洩出來,然後我們才能夠真正地、緩步地從這些沒道理的鳥事中平復。所以這次的經歷讓我明白,如果沒有找對情緒,再怎麼接納也是白搭。另外自我接納也不是萬靈丹。就算我接納了生氣,也不代表不舒服會立刻消失。
那能怎麼做呢?
首先,去發掘每天自然放鬆的時刻,並刻意放大這份輕鬆,一點點累積舒適感的「正值」。再來,就是不會造成傷害的發洩。例如,看復仇爽劇跟著劇中人破口大罵;或捶打布偶、大聲唱歌…等。當倒楣事都擠在一起來的時候,我們總是只能苦笑著說:「就遇到了,不然能怎樣?」雖然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是很好的 SOP,但某程度是違反人性的。因為情緒並不會消失,在「接受」跟「處理」中間,或許再加上個「抒發它」,會是更健康的做法。
關於作者:教練未來/Future Coaching
更多自我覺察相關活動與課程可上「名日文化」社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