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不只賣包包!LVMH下一個戰場竟然是中醫?全球精品品牌轉向養生市場,「現代中醫」成下一個健康大勢?
by fish Weng-更新
Photo/wthn.com、Getty Images

精品品牌為什麼會押注「現代中醫」?
如果說,我們以投資邏輯來看,LVMH集團之所以會對WTHN出手,有以下2個關鍵背景:
關鍵1、首先是「健康」本身的市場盤
全球wellness與養生產業的規模早已不容小覷,而是實實在在的「超級產業」:從高端健身房、冥想與心理健康服務、功能性保健品,到養生度假村、長壽診所,都是這幾年成長最快的類別;當精品品牌發現愈來愈多高淨值消費者願意為「睡得比較好、腰比較不痛、情緒穩一點」花大錢時,戰場自然就從包包、珠寶,慢慢延伸到身體與精神層面的照顧。
關鍵2、再來就是,中醫剛好補上了西方醫療的「灰色地帶」
以WTHN開出的服務來看,主攻的並不是急性重症,而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沒有生病但很不舒服的狀態」:壓力過高、長期睡不好、肩頸僵硬、久坐腰痠、消化不良、經前情緒與疼痛、荷爾蒙失衡…等。這些所謂「現代人的症頭」在西醫檢查時往往數據正常,但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非常真實。而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調理、經絡循環、自律神經平衡,剛好能提供一套不同於藥物治療的身心解方,這對尋求「溫和、長期、儀式感」解決方案的群體來說,極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像WTHN 這類新一代品牌,已經把中醫做出一個精品品牌非常熟悉的行為模式:這其實是一個把「東方中醫」包裝成「西方高端生活風格+科學語言」的案例;空間設計有質感、服務流程標準化、產品包裝好看,溝通方式又能兼顧科學感與療癒感,對精品投資方來說,這是再理想不過的結合。
「現代中醫」跟傳統中醫真正差別在哪裡?
從醫療史的角度來看,Modern Chinese Medicine並不是把古老中醫原封不動搬進紐約,而是用現代語言重新「編排」的一套系統,理論骨架仍然源自中醫經絡、陰陽、臟腑,但在產業語境中,它至少做了幾件關鍵的轉譯:
第一個轉變是語言
過去我們聽到的傳統中醫語彙是「氣滯血瘀、肝鬱、脾虛」,在現代中醫品牌的溝通裡,會被翻譯成「壓力與焦慮管理」「睡眠節律調整」「免疫與過敏反應調節」「荷爾蒙與生育健康」等用語,這種翻譯,讓從未接觸過中醫的人也能秒懂:「原來這個療程是在處理我的壓力與睡眠,不是什麼超難懂的玄學。」

第二個關鍵是證據感與規範化
新一代現代中醫品牌很愛在官網上掛上「science-backed」「clinically tested」這些字眼,並主動引用研究或官方指引,例如指出針灸在慢性下背痛、緊張型頭痛與偏頭痛預防上,已有中等品質的臨床證據研究,被部分醫學會納入非藥物治療選項之一;同時也強調從業人員具備專業訓練、通過國家資格考試、遵守嚴格的消毒與安全流程。這些元素,讓中醫從「老一輩口耳相傳」轉向「現代醫療體系中的一環」。
第三個層次則是體驗設計
傳統中醫診所強調的是看舌象、把脈、抓藥,重點在療效本身;現代中醫品牌則多了一層「被照顧的儀式感」;走進WTHN,妳看到的是暖色燈光、木質空間、香氛與音療,療程被包裝成60分鐘的壓力管理針灸、75分鐘的睡眠優化療程、專門為上班族設計的肩頸紓壓,甚至還有面部回春針灸、運動恢復拔罐等主題選項;價格透明、可在線預約,還可以採取會員制或月費制,很像高端健身房與美容診所的綜合體。

第四是產品線的生活化
現代中醫不再只賣抓好的一包包中藥,而是把草本變成美學完整的商品:標示清楚的草本膠囊、茶包、粉末,居家拔罐組、穴位按壓工具、耳豆貼,還有針對睡眠、解壓、消化、排毒的功能性配方…這些產品讓「調理體質」從診間延伸到日常生活,變成可以放在床頭櫃、書桌、洗手台旁的生活方式物件。
最後是「數位化與內容」是現代中醫的另一個關鍵
WTHN之類的品牌,通常會經營blog、IG、Reels、電子報甚至Podcast,用非常日常的方式教妳認識中醫:哪幾個穴位適合下班回家自己按、經前症候群可以搭配哪些針灸與草本、失眠或焦慮發作時可以做哪些呼吸與放鬆練習…知識被拆解成一篇篇容易入口的生活文章,而不是只有厚重艱澀的醫學書籍。
WTHN:把中醫做成精品幻化成養生品牌的示範
在這個大背景下,WTHN怎麼被 LVMH 看上?從品牌本身出發很容易理解,它在定位上非常直接:以傳統中醫為根基,提供為現代人設計的整體養生方案,把針灸與草本變成「忙碌都會人 reset 身心」的一種選項。
實體空間裡,WTHN主要提供針灸與拔罐兩大服務。針灸並不是只有「治病」,而是被拆解成睡眠針灸、緩壓針灸、消化調理、經期與荷爾蒙平衡、運動傷害與慢性疼痛管理,甚至還發展出臉部回春針灸,主打自然拉提與膚況光澤;拔罐則常見於運動後修復或肩頸僵硬的課程中,顧客在療程開始前會先做健康問卷與諮詢,療程中除了施作針灸或拔罐,也會搭配熱石、被毯、音療與呼吸練習,最後再由針灸師給出調理建議與草本推薦。整套流程,不只是在「治療」,更像是一場完整的身心reset旅程。

線上與零售端,WTHN的產品更是完整呈現「現代中醫生活化」的企圖心:居家拔罐套組、穴位按壓墊、耳豆貼、刮痧板、美容滾輪,搭配以睡眠、緩壓、排毒、消化為訴求的草本膠囊與粉末,讓中醫從診療行為延伸成隨身可用的生活方式選物,再加上教育性內容的持續輸出,WTHN把自己從一間療程空間,拉成一個「妳可以在這裡學、在這裡做、也可以買回家繼續養生」的完整品牌宇宙。
對精品投資方來說,這樣的模式最迷人之處在於可複製性與成長想像:門市可以拓展到更多城市,產品可以賣向全美甚至全球,內容可以持續累積品牌黏著度,而中醫這個古老體系,又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故事題材與延伸空間。
養生與現代中醫會是未來健康的大趨勢嗎?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這會不會只是一時的風潮?還是會變成一個長期存在的健康框架?從需求端、文化端與產業端來看,答案其實相當明確。
從需求端來說:現代人的典型狀態是「不一定生病,但整體狀態不好」。長期壓力、慢性睡眠不足、肌肉緊繃、腸胃敏感、自律神經失衡,這些問題很難靠一顆藥丸徹底解決,更需要的是一套兼具身體與心理層面的「調理系統」,中醫本來就擅長在症狀與體質之間拉出一條長期調整的路,現代中醫則是在這條路上,加上更科學的語言、更好懂的教育內容與更舒適的體驗包裝,讓更多人願意走進來。

從文化端來看,東方養生哲學正在被全球重新理解,正念、冥想、氣功、太極、呼吸訓練,過去可能被視為的冷門興趣,如今卻成為主流健康節目的常客,現代中醫剛好站在這個交界點,一手牽著古法經驗,另一手拉著現代生活風格,成為解釋「如何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好」的一種新生活選擇。
從產業端來看,當LVMH這樣的精品集團開始將資金投向現代中醫與養生品牌,勢必會加速這個領域的成熟與擴張,更多飯店、航空、會員俱樂部、企業福利,很可能會把針灸、拔罐、草本調理、身心課程納入服務;更多品牌會以不同方式詮釋「現代中醫」──有人走科學極簡路線,有人主打情緒療癒,有人結合美容與體態管理。這些都會讓現代中醫從一種「替代療法」,慢慢轉成我們日常健康管理選項裡的一個常見選擇。
延伸閱讀:
- 爆紅「黑暗澡」是什麼?國外最新治失眠潮流是它,靠關燈洗澡依習慣改善睡眠品質?
- 《魔法壞女巫2》Ariana Grande骨感仙女身材這樣吃!天后飲食關鍵字「Macrobiotic」源自日本?三餐養生食譜這樣做!
- 濕冷天必練!睡前15分鐘「暖身祛濕瑜珈5動作」啟動體內天然烘乾機,隔天醒來超輕盈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