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 你今天「微憂鬱」了嗎?
by 周慕姿-更新
photo/ getty、劇照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時候?
一整天都在努力扮演好角色:工作上要能幹、反應快,下班後還要維持一種「活得還不錯」的樣子。你回訊息要快、開會不能出錯、社交要拿捏好情緒、家人問你怎麼樣時,你總是笑著說:「還可以啊,最近就忙一點。」
但其實,只有你自己知道,有時候你一個人回到家,只想放空地滑手機或盯著天花板,什麼都不想做。
你不是想耍廢,而是心裡好像空掉了。你可能不太敢說出口,但你知道你撐得有點久。
我覺得好累,但我不能停。我好像沒有什麼資格崩潰。我不想要別人覺得我情緒很多。
於是你想:「一切好像都很好,但為什麼我不好?」
這時,或許你可以問問自己:「今天我『微憂鬱』了嗎?」
這不是情緒化,而是一種情緒的疲勞。它提醒我們: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看起來很好」,卻不太知道自己其實哪裡不對勁?
焦慮與憂鬱:現代女性的內在疲勞循環
25~40歲的女人,外在也許是最耀眼的階段:你可能正要衝刺事業、正在經營感情或婚姻、努力成為一個「成熟大人」,但也是在這個階段,焦慮與無力感更容易找上門。
焦慮,是對未來的擔心:「我是不是不夠好?這樣做會不會被否定?」憂鬱,是對當下的懷疑:「我這樣過,有意義嗎?我到底算什麼?」
這種「不夠」的感受,讓我們更容易在憂鬱與焦慮中循環內耗。當我們不容許自己鬆懈、不願讓人看見脆弱,就可能進入一種「越努力越不快樂」的惡性循環:
焦慮 → 過度努力 → 忽略需求 → 情緒耗竭 → 自責 → 更焦慮
你看起來很堅強,但其實你心裡可能已經悄悄進入了一種更隱性的情緒狀態——微笑憂鬱。
微笑憂鬱:我沒事啊,但我真的不快樂
「微笑憂鬱」不是一種裝出來的假象,而是一種社會化之後的情緒防衛。
你早就學會報喜不報憂,你也很清楚哪些話說了不會被理解,哪些情緒流露出來會被貼上標籤,所以你乾脆都不說。你微笑、應對自如、把工作處理得很好,甚至還常常成為別人眼中的「情緒穩定代表」。
但你知道,那不是全部的你。
- 你在夜深人靜時懷疑自己。
- 你明明很想崩潰,卻連說一句「我不太好」都覺得羞愧。
- 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卻開始覺得「我這樣到底是為了什麼?」
害怕自己不夠堅強的你,太習慣撐住了,撐到連自己都忽略了內在的疲倦。
假我:我活成了大家期待的樣子,但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很多高敏感、高責任感的女性,其實早早就發展出「假我」——你學會適應社會、家人、同儕的期待,習慣去當那個「應該」的自己。
你效率很高、很會照顧人,但也越來越不確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活成了一個連自己都佩服的角色,但有一天突然停下來,卻發現自己好像活成了版本很多,但真實很少的狀態。
假我不是錯,只是久了會讓我們「看起來好好的」,卻「內心逐漸失聯」。
當我們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與情緒,忙著照顧他人的需求,就可能忘記最重要的我自己。
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向重新開始:
- 01. 接納情緒,不急著解決情緒:「我現在不太好」這句話不代表你失敗,只是你在人生暫時需要停下來的一段路。
- 02. 回到身體的節奏,找回心理的空間:吃飯不再配工作、散步不滑手機、讓身體和情緒重新對話。
- 03. 允許自己不再完美地扮演角色,而是誠實地活著:你可以不總是照顧別人,你也值得被照顧。
一起提醒彼此:永遠不要忘記照顧、那個一直陪伴你的重要夥伴:你自己。
而那個想被好好看見的你,一直都在等你轉身擁抱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