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活得久不如活得好」醫學期刊認證的6大健康運動練起來!

妳想活到100歲,還是每天都能自在地走路、睡得安穩、思緒清晰?簡單來說,「活得健康」比「活得長命」更為重要,醫學期刊如 The Lancet、JAMA、Nature Medicine 都指出:只要每天走路、週週動一點肌力,甚至爬個樓梯、快走幾分鐘,就能延緩衰老、降低疾病風險;這不是追求長命百歲,而是讓我們每天都過得健康有勁。

Photo/Pexels、Unsplash

「活得久不如活得好」醫學期刊認證的6大健康運動練起來!


「研究指出,真正關鍵的不是做多激烈的運動,而是能規律持續。尤其是心肺與肌力的雙重搭配,能帶來不同卻同樣重要的健康益處。找到一種你喜歡、能長久堅持的運動方式,才是對健康最有力量的投資。」
Dr. Cornelia Hainer(Marie Claire UK專欄)

為什麼「健康活著」比單純長壽更重要?

能走、能思考、能自理的健康生活遠比單純的長命百歲更為重要,研究指出:步數、肌力、快走衝刺片段與平衡訓練,都能降低死亡風險,並延緩衰弱,比起追求長壽的「年數」,不如打造一個「每天都很耐用的身體」,這才是真正的幸福關鍵。

醫學期刊認證的6大健康運動

運動1、走路:每天6,000–10,000步就很有效

Lancet 與 JAMA 研究指出,60歲以上每日6,000–8,000步、60歲以下8,000–10,000步,就能降低死亡風險。

●即使只有3,800–4,000步也有益處,更重要的是養成「走路進生活」的習慣。

●走路速度以「能說話、略喘」的快走為佳。

Photo/pexels.com
Photo/pexels.com

運動2、肌力訓練:每週2–3次,30–60分鐘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表示:肌力訓練與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下降約10–17%有關。

●建議用深蹲、伏地挺身、彈力帶划船、臀推等簡單動作,維持全身肌群。

●肌力也是「行動力」的保險,握力與下肢力量能預測未來自理能力。

Photo/Unsplash
Photo/Unsplash

運動3、VILPA:零碎的高強度訓練,3 分鐘就見效

Nature Medicine 報導:每天只要花3–4分鐘快走衝刺或爬樓梯,就能顯著降低心血管與癌症死亡風險。

●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這種「日常隱藏運動」比去健身房更容易堅持。

Photo/pexels.com
Photo/pexels.com

運動4、有氧分鐘數有150分鐘就夠了

JAMA Internal Medicine 發現,「週末戰士」的模式效益:即使將運動集中於週末,只要總運動量達標,其健康效益與一週分散運動相似。

●文中建議,每週150–300分鐘中強度,或75–150分鐘高強度,就能達到最佳死亡風險下降效果,超過量也可,但重點是「穩定」而非「爆量」。

Photo/pexels.com
Photo/pexels.com

運動5、太極、單腳站立等平衡與協調訓練不可少

●研究顯示,太極每週練習2次以上、每次45分鐘的頻率,能顯著改善平衡、降低跌倒風險。

●單腳站立、跨步、踝膝髖控制動作,也能維持協調性與安全性。

Photo/Unsplash
Photo/Unsplash

運動6、用輕量活動(NEAT)來取代久坐

JAMA Network Open報告建議,每坐30–60分鐘就可以起身走個2–3分鐘,對於健康老化極有幫助。

●做做家務、或是散步去買咖啡、整理東西…這些零散的活動都能延緩代謝下降。

延伸閱讀:


Photo/pexels.com
Photo/pexels.com

一週運動建議:

  1. 01. 步行:每日6,000–10,000步。
  2. 02. 肌力:每週2–3次,30–45分鐘。
  3. 03. VILPA:每天至少3分鐘爬樓梯或快走衝刺。
  4. 04. 有氧:每週150分鐘快走/騎車/游泳。
  5. 05. 平衡:每週2 太極/單腳站立。
  6. 06. NEAT:每30分鐘坐姿後起身走動。

總之,追求「健康活著」比「長命百歲」更實際。只要每天走路、固定做些肌力與平衡練習,並在生活裡偷塞幾分鐘快走或爬樓梯,就能打造耐用身體。這才是最輕鬆、不焦慮,卻能陪伴我們到老的長壽配方。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