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我與電影,最好的時光|聲音設計杜均堂:「電影讓人們有機會彼此連結,產生更多可能。」

在漆黑的電影院空間中,我們體驗多少段未曾想像過的人生?帶來哪些不同的感觸或啟發?以什麼樣的心情看的電影,與誰一起看的電影,也在人們的生活中留下記憶與連結。電影一直陪伴喜歡聽故事的人。而它必須集結許多人的才華與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企劃/廖崇捷、涂千曼;統籌/涂千曼;採訪撰文/涂千曼;插畫/顧萱;受訪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與電影,最好的時光|聲音設計杜均堂:「電影讓人們有機會彼此連結,產生更多可能。」

隨著11月金馬獎頒獎典禮登場,我們邀集來自電影幕後不同領域,由業界推薦的傑出工作者們,分享電影及他們的人生。包括電影核心的導演及編劇潘客印,鋪陳畫面的電影攝影師陳克勤、美術設計梁碩麟,一些少見的職業如動作設計洪昰顥、特效化妝儲旭、親密指導林微弋,還有聽覺呈現的電影配樂盧律銘、聲音設計杜均堂。並邀請插畫家顧萱,將這些工作的場景與身影,以流動的畫面形式呈映在我們眼前。


聲音設計杜均堂。|杜均堂提供
聲音設計杜均堂。|杜均堂提供

多次獲得金馬獎肯定的杜均堂,身為國際級音效專家杜篤之的兒子,電影與聲音從小就是他的生活日常。

如果要選擇一部「人生電影」,他會選擇楊德昌導演的《恐怖份子》(1986)。這是產業改用現場錄音前,杜篤之製作的最後一部「全配音電影」。他說:「最讓我震撼的是,明明全都是配音和音效,卻真實到讓人分不清真假。那時我才意識到,電影裡聽起來自然的聲音,其實背後都經過細緻的安排和設計。」這不僅讓他對父親懷抱敬意,也讓年輕時的他更堅定走向電影音效的工作。

工作照。|杜均堂提供
工作照。|杜均堂提供


 技術與創意的均衡

儘管從小就接觸這個產業,杜均堂回憶自己最初對電影萌生熱情,是進到世新大學,與同儕一起看電影、拍電影的時期。一群人討論與交流的創作氛圍觸動了他,也希望自己能以專業技能,同心朝目標前進。

「電影對我來說,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創作。我的工作就是用聲音幫助導演和創作者說故事。透過環境音等調整,凝聚效果,可以讓電影變好看。」要如何與聲音打交道呢?平常可以多換位思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樣的事情。

「聲音設計就像料理一道菜。備菜時,菜買得漂不漂亮?電影的所有聲音都是安排好的,要蒐集足夠的素材,才有條件做到變化。接下來是廚藝,就像後製、對白、音效。來到生產線的最後,是大廚的調味與試菜,混音師和導演的溝通。」他認為聲音與燈光都是技術,但電影工作的核心是創意,技術與創意需要兼顧,而不要本末倒置。

工作照。|杜均堂提供
工作照。|杜均堂提供


觀影就是最好的時光

「拍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不爽不要做,要做好好做。」對杜均堂來說,工作的座右銘不計其數。製作音效需要長時間的專注與耐心,許多細節觀眾卻不一定能直接察覺。但當作品完成,能讓觀眾感受的時刻,那份滿足感是支持他繼續前行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電影讓人們有機會彼此連結,產生更多可能。我覺得『最好的時光』就是一次又一次播放電影,讓故事不斷被傳遞,意念不斷被延續。」聲音設計也好,導演的視野也好,最後都需要透過觀眾的參與才能真正完成。當觀眾願意進戲院看電影,整個產業才有更多資源去嘗試與突破。讓大家意識到電影無數幕後人員共同努力的心力,並願意繼續支持,是他最想看到的事。

工作照。|杜均堂提供
工作照。|杜均堂提供


聲音設計 杜均堂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畢業。杜篤之主持電影錄音室「聲色盒子」的一員。曾與團隊入圍多次金馬獎最佳音效並獲獎。

──2025年11月號《美麗佳人》Special Report,〈讓電影連結彼此──聲音設計杜均堂〉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