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我與電影,最好的時光|電影攝影陳克勤:「幫助導演將故事影像化很有趣,每次都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故事。」

在漆黑的電影院空間中,我們體驗多少段未曾想像過的人生?帶來哪些不同的感觸或啟發?以什麼樣的心情看的電影,與誰一起看的電影,也在人們的生活中留下記憶與連結。電影一直陪伴喜歡聽故事的人。而它必須集結許多人的才華與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企劃/廖崇捷、涂千曼;統籌/涂千曼;採訪撰文/涂千曼;插畫/顧萱;受訪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與電影,最好的時光|電影攝影陳克勤:「幫助導演將故事影像化很有趣,每次都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故事。」

隨著11月金馬獎頒獎典禮登場,我們邀集來自電影幕後不同領域,由業界推薦的傑出工作者們,分享電影及他們的人生。包括電影核心的導演及編劇潘客印,鋪陳畫面的電影攝影師陳克勤、美術設計梁碩麟,一些少見的職業如動作設計洪昰顥、特效化妝儲旭、親密指導林微弋,還有聽覺呈現的電影配樂盧律銘、聲音設計杜均堂。並邀請插畫家顧萱,將這些工作的場景與身影,以流動的畫面形式呈映在我們眼前。


電影攝影陳克勤。|陳克勤提供
電影攝影陳克勤。|陳克勤提供

陳克勤提供
陳克勤提供

如果攝影是觀眾的眼睛,幕後是如何決定我們看見的風景?

陳克勤有個習慣,在與導演確認合作後,他會買一本空白筆記本,將每場戲剪貼上去,有系統地進入長篇劇本的脈絡與大量轉折,想一遍自己要怎麼做。這場戲核心的情緒或資訊是什麼?時間是日景或夜景?內景或外景?光線上,比方日間的內景,窗外天氣可以如何對應情緒?想像中的影像風格,是穩定的或手持的?攝影機出發的觀點,要從哪裡切入?

有了這些筆記,他可以和導演具體討論每一場分鏡。靈光乍現很酷的想法,也能判斷適不適合使用。電影,對他來說是一種載體,與觀眾溝通的媒介。「幫助導演將故事影像化是很有趣的事。故事可能不是我自己的,但我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實際呈現出來。而且每次都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故事。」

陳克勤攝影作品。|陳克勤提供
陳克勤攝影作品。|陳克勤提供

延伸閱讀:


生命珍貴的遇合

選擇了沒想過電影可以這樣拍的阿巴斯《櫻桃的滋味》作為「人生電影」,自學攝影技術的他,其實一開始覺得電影離自己很遙遠。他嘗試去拍一些短片,獲得還不錯的成績。接著拍攝電視劇《麻醉風暴》。剛好同一間製作公司要拍電影《紅衣小女孩》,陳克勤通過了面試,也以此為職業走到今日。

對他而言,這份工作最特別的,是經常要到其他城市或國家居住一段時間。可以透過日常感受當地人事物,是很珍貴的生命經驗。但這同時也是讓他覺得辛苦之處,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後,分外想念家人。

談及拍攝電影最美好的時光,他說:「大概是看到演員真誠的表演,並以影像記錄下來了吧。攝影和演員之間是一種信任感。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放鬆自在,不用擔心位置對不對,只要專注表演就好。」

工作照。|陳克勤提供
工作照。|陳克勤提供

發現合適的有趣方式

面對攝影師生涯,他期待能一直拍到有趣的電影。就像今年金馬獎,他用 iPhone 拍攝入圍最佳攝影的《左撇子女孩》。在夜市用正規的攝影機,全世界都會看著你拍片。拿手機像 YouTuber,視線會少一點。以孩子的視角,像遊樂場般穿梭於夜市的暗巷與明面間,雖然手機技術上有限制,卻得到另一種更真實的感覺。

在他眼中的世界,如此充滿了光影氛圍的線索。有次他在家中附近一條普通巷子,看見美麗而魔幻的流光。他循著光線,找到老公寓頂樓加蓋,發現那是陽光照在整塊透明塑膠布上,隨風飄拂,折射到地上就像水波紋一樣。他記下來這件事,希望未來可以找到適合的戲來使用。

陳克勤攝影作品。|陳克勤提供
陳克勤攝影作品。|陳克勤提供


電影攝影 陳克勤

電影與電視攝影師,拍攝多部知名作品如《通靈少女》《血觀音》《我們與惡的距離》等。曾以《狂徒》獲金馬獎,《天橋上的魔術師》等作獲金鐘獎。今年以《左撇子女孩》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

──2025年11月號《美麗佳人》Special Report,〈流光與筆記本──電影攝影陳克勤〉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