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在上司下屬、工作家庭間為難!變成夾心餅乾的30歲,該怎麼做才對?

30歲的你夾在職場與家庭、上司與下屬,各種關係間的為難,總讓人進退失據?來看諮商心理師蘇予昕如何剖析30世代的焦慮來源,以及有何對應解套方法。

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kie-ker、StartupStockPhotos、StockSnap、taf78、yogakalyanii

在上司下屬、工作家庭間為難!變成夾心餅乾的30歲,該怎麼做才對?

相信你應該聽過這個故事:一對父子牽一隻驢子進城,走著走著遇到了路人甲,他對父子說:「哎呀真笨啊,空有一隻健壯的驢卻不騎。」父子聽了立馬跨上驢子,繼續趕路;接著遇到路人乙,說道:「好過分喔!兩個人都騎在驢上是想把驢壓垮嗎?根本虐待動物!」父親即刻跳了下來,只讓兒子騎驢;第三位路人丙卻說:「好不孝的兒子,只顧自己快活,把老父親當什麼了?」兒子聽聞馬上下驢,請父親上座;最後一位路人丁則說:「這位爸爸也太過分了吧,都沒看到兒子滿頭大汗了嗎?怎能如此沒有父愛……」父子二人面面相覷,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對了。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ockSnap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ockSnap

夾心餅乾的30

這對父子,正如同30幾歲的我們,處於變化極為快速、資訊量破表的現代,並且身為社會中流砥柱、為一切負責的階段;在諮商中許多夥伴曾告訴我:「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不曉得怎麼做才對」,感覺終日坐困愁城。


32歲的玟玟最近生下二寶,加上之前生大寶後就開始留職停薪,至今總共在家待了三年,她的父母經常詢問玟玟何時回去上班,理由是:「再不回去就沒妳的位置了,女人年紀越大在職場競爭力越低。」而當玟玟計畫回公司,公婆卻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妳難道要錯過他的黃金期嗎?這樣孩子怎麼會跟妳親!」玟玟很徬徨,好像任何選擇都有恐怖的代價。


29歲的Sandy和男友交往後爭吵不斷,因為男友與自己對結婚生子的期望不太一致,和家人訴苦時家人說:「快點和這個人分手,他根本沒在考慮妳,我是為了妳好才這樣講。」和朋友聊天時朋友說:「妳要多愛自己一點,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上網找各種感情相關資料,專家說:「在愛情裡妳依然要做自己。」Sandy只覺得越求助越洩氣,似乎都是自己沒做好。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taf78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taf78

35歲的宜安升上主管後,面臨到強烈的世代衝擊,上頭是從小被打罵長大、以意志力堅強為傲的長官,宜安非常努力想在他們眼中證明自己不是「草莓族」,但宜安的下屬卻是來來去去,一丁點不滿意就直接離職,要去探索自我,甚至有一位員工遞辭呈時直接對宜安說:「經理,你的人生不能都奉獻給工作。」身為中間的夾心餅乾,宜安不由得自我懷疑了起來。


我們困惑,上一輩說我們很幸福,下一輩認為我們的機會比較多,但為何我們並沒有比較輕鬆快樂,反而小心翼翼、焦慮不安,成為最害怕犯錯的一群人?以下從原因及解方與讀者們聊聊。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artupStockPhotos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StartupStockPhotos

30歲焦慮原因一:世代差異讓我們卡在職場中間。

每一代的時空背景與教養方式大不同,生為千禧世代(1980-1995)的我們,生長於經濟最富裕和穩定的時期,老一輩總認為我們「過太爽」、「抗壓性低」,俗稱草莓族,而我們內心也對於成功有著極大的渴望,期待從父母那兒早日獨立,證明自己夠好,但因為很難超越白手起家的上一輩,故經常感到挫折;接著,被短文、短影片吸引的下一輩出現了,他們接收大量要尊重自己感受的資訊,所以需要更長的摸索期,經常讓人感覺他們「長不大」。


解方:拿掉批判的濾鏡,剖析對方的需求。

與其怨嘆或責怪時代差異,不如去深刻的理解,我們彼此都沒有對錯好壞,只是養成背景不同,而養育也沒有完美形式,每一個人都在各自承擔其童年帶來的結果;身為「中間份子」的我們,正是最能學習承上啟下、交流溝通的一群,注意自己過度簡化的評價,例如「上頭真是慣老闆」或「年輕人真是沒定性」,更深刻地透視,是什麼經驗讓他會這樣展現?他的核心需求是什麼?因為,人類樣貌千百萬種,核心需求倒是差不多,愛、安全感、被尊重、被需要……,我相信,我們能成為最理解人性的世代。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yogakalyanii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yogakalyanii

30歲焦慮原因二:資訊過於大量,每個人都在教你如何活才對。

30歲的我們,並非網路原住民,曾度過一段和自己玩、獨立探索的時期,很多夥伴都相當懷念那清風白水的日子,但隨著資訊海嘯到來,萬事問Google,我們看似外援變多了,內心卻慌了,因為找到的答案經常不一樣,而真正聆聽我們問題的也人更少了,孤單感與日俱增。


解方:找尋值得信賴的傾訴對象。

求助是人的本能,我們本來就不需要一個人面對所有事,即便內心世界只有自己能負責,卻仍需要有適當的陪伴與抒發,因此不是不能和他人分享自己,而是要建立值得信賴的對象,對方需要符合幾個條件,1.他願意認真花時間傾聽妳,沒有評價的理解,2.他會尊重你的主動意願,意思就是不會硬要給你意見(不然這意見就只是為了滿足他自己了),3.收下的意見也請經過實驗再決定適不適合你,畢竟這個「我」不是思考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kie-ker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作者kie-ker

30歲焦慮原因三:習慣開檢討大會,卻忘了也要著眼值得肯定之處。

或許是文化使然,我們特別容易看著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斷謹記內心,下次不可再犯,但比起下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我們更少被鼓勵去看自己做到的地方,這限制了我們勇於嘗試及突破的能力。


解方:靜下來聽心的聲音,每天的反思別忘了加入肯定。

金城武說「世界越快,心則慢」,不得不佩服這句台詞頗有深意,世界顯然是無法慢下來了,但心可以,心是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園地,只是從來沒人教導過我們,怎樣把心靜下來(過去的把心靜下來幾乎都是為了專心讀書,那不太一樣),簡單的每日回顧,可以是這樣的,深吸氣、深吐氣3輪之後,回想今天的4個時刻:1.成功時刻,我成功的達成了什麼(即便只是成功地起床準時上班也算喔);2.失落時刻,有什麼不太滿意之處(盡量針對事實檢討,而不是批評自己);3.肯定時刻,我有哪些盡力的部分;4.助人時刻,我今天為他人做了什麼不錯的事?


邀請你,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一天,清空腦袋的各種聲音,跳脫對與錯的框架,看見在各種選項之間,自由自在的自己。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