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內耗,最不想要卻最常見的日常

又累又不快樂,想放鬆但一坐下來就滿滿罪惡感——這些無聲的掙扎,就是「內耗」。

photo/ getty、劇照

【周慕姿療心室】內耗,最不想要卻最常見的日常

或許你有過這樣的時刻:

躺在床上,腦袋卻停不下來;

明明今天已經做了很多事,但心裡卻覺得「還不夠好」;

答應了別人的請託,卻心裡一邊責怪自己,又累又不快樂;

想要放鬆,但一坐下來就被滿滿的罪惡感。

這些無聲的掙扎,就是「內耗」。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累?

內耗,簡單來說,就是把很多能量浪費在跟自己拉扯上。比如:

- 想討好別人:害怕拒絕,答應了之後又責怪自己。

- 怕做不好:事情還沒開始,就先想像最糟的失敗結果。

- 過度努力:外表看起來一切正常,但其實身心都在透支。

我在實務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看到太多人因為這些拉扯,變得既辛苦又無法休息。尤其在 二十多歲到四五十歲這個階段,很多女性正同時面對職場的壓力、人際關係的期待、還有「要成為更好自己」的焦慮。

表面上,我們比上一代有更多選擇、更多資源,但內心卻常常被一種「我是不是不夠好?」的聲音卡住。


內耗的背後:假我與真我

在我的線上課程《停止內耗》中,談到一個概念叫「假我」:為了活下來、為了被愛、為了不被拒絕,我們會去扮演一個看似「比較好」的角色。可能是乖巧的女兒、可靠的員工、無所不能的朋友。

這些角色讓我們走過了很多困難時期,但問題是,當我們太依賴「假我」活著,心裡真實的需求就會被壓抑。長久下來,這份壓抑就會以內耗的方式出現。

你可能會覺得:「我好像什麼都做對了,可是為什麼還是快樂不起來?」

這不是因為你不夠,而是因為你已經離自己太遠了。


內耗,該怎麼辦?

內耗不是靠一句「想開一點」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更具體的方法。這裡分享幾個你可以嘗試的小練習:

1. 覺察內在語言

留意你最常在心裡對自己說的話。是「我一定要再努力一點」?還是「這樣會不會讓別人不高興」?

這些語言常常就是內耗的開端。


2. 允許真實:不是不完美,而是真實

練習去看「做不到」背後的恐懼。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別人會失望,其實失望的往往是自己。


3. 設立小小的真我行動

每天給自己一個不用扮演的片刻:說一句真心的拒絕、花十分鐘做只有自己想做的事、允許自己累了就休息。

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會一點一點累積,幫你找回「我可以自在做自己」的力量。


停止內耗,不是讓你變懶

很多人一聽到「不要內耗」,就以為是「算了啦,放棄吧。」但其實正好相反:當你不再把能量浪費在自我懷疑和無謂的焦慮上,你反而會有更多力氣去做重要的事。

有時候內耗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過去曾經幫助我們的策略,而現在,我們可以學會把力氣放在對的地方。

這些年,我看見無數女性因為內耗而感到筋疲力盡,也看見有人慢慢鬆開,找到新的可能。

如果你也常常感覺到這種辛苦,或許可以問問自己:我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他人的期待與評價上,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你可以陪伴自己,透過對話與自我照顧,一步步看見:你為什麼會這麼累?你是怎麼走到現在?接下來,你可以怎麼為自己重新選擇。

願我們都能學會,停止和自己打架,把有限的能量,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