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美食
臺北當代南洋料理「earnestos」:新加坡主廚 Ernest Toh 以「家」的溫度與台灣風土重塑風味
by Sky Chen-更新
圖片/earnestos、SkyC.

「earnestos」沒有華麗的鋪陳,也不強調 Fine Dining 的用餐氛圍,反而像是 Chef Ernest 的延伸。他希望客人能在這裡放鬆地進入一場「造訪廚師家」的體驗,所以餐廳的室內設計取自他在台北的家,木質桌椅、柔和燈光與簡潔牆面構成溫潤的空間感,所有一切都與主廚的生活串連。

2024年他曾憑藉著「富山灣螢烏賊」、「草仔粿」與「Kueh Salat 斑蘭糯米糕」入選知名美食榜單。其中草仔粿加入南洋蝦醬與螺肉,讓台灣傳統米食多了幾分熱帶氣息;Kueh Salat 則以新鮮斑蘭葉製作,重現娘惹糕的經典比例。
近年觸角更為多元,Chef Ernest 在2022年起就擔任位在台中的「亞洲 50 大酒吧」Vender 菜色顧問,以豐富的料理經驗與技術,為酒吧設計了多道南洋特色的 Bar food,像是顛覆傳統沙嗲,以碳烤舒肥牛舌取代雞肉。或是「Ernest」 的招牌仁當咖哩椰漿飯等。透過種種合作,也逐漸在建立起臺灣與南洋料理融合下的新語言。

延伸閱讀:
因為人情味扎根臺灣
Ernest 來自新加坡,曾於米其林二星餐廳 Saint Pierre、一星餐廳 Nouri、Relæ,以及前 Noma 主廚開設的 Amass 累積經驗。抵台後,他先後任職於獲米其林餐盤推薦的 nku Firewood 與米其林一星餐廳 MUME,並帶領團隊在任內獲得「亞洲 50 最佳餐廳永續餐廳獎」。
談起為什麼選擇留在台灣,他笑著說起一開始是因為太太的關係,但後來是真的愛上這裡的文化:「在新加坡大家講求效率,文化直接。可是在台灣,人情味讓事情變得不一樣。做餐廳不是只有菜,還有體驗。」他在這裡重新學會耐心,也學會依賴與信任。在他看來,台灣的節奏讓料理有了情感的溫度。新加坡的餐飲業競爭激烈、成本高昂,許多食材必須仰賴進口,而台灣擁有豐富的季節性食材,讓他能重新感受「土地」這件事。

從家開始,從記憶出發
新加坡的精神是包容與融合。我的料理不是要模仿,而是要讓人感受到這種開放。
對 Chef Ernest 來說料理靈感,絕對是來自家中的餐桌。母親是營養師,外婆是潮州人,家裡常出現娘惹與中式料理的混合。小時候他貪吃,為了快點開飯而開始幫忙備料,剝紅蔥頭還是清理南薑都是他的日常。家裡的味道是他成長的基礎,也是他今天所有創作的起點。十九歲那年,為了準備前往歐洲工作,還到各個小吃攤拜師學習正統的新加坡料理,你可以想到的海南雞飯、焙鴨、炒福建麵、Roti Prata(煎餅)、Nasi Biryani(香料飯),每一道都親手練習。現在回想,或許就是這段時期的磨練,成為他日後建立風味體系的重要基礎。

在「earnestos」這些家庭記憶一樣存在,只是被轉化為新的料理語言。就拿本季菜單來說, Chef Ernest 將南洋風味與台灣食材結合,展現不同層次的酸、辣與香。像是以檳榔葉為靈感的前菜,轉而用紫蘇葉包裹北海道秋刀魚與剝皮辣椒醬,再添檸檬皮絲與魚子醬;或以馬來西亞的 Asam Laksa(亞參叻沙)為概念,轉化為低澱粉涼麵,搭配櫛瓜、醃蝦與菠蘿蜜,讓酸甜辣在口中層層堆疊。最後的甜點「斑蘭戚風蛋糕」是所有人對新加坡、以及 Chef Ernest 對「家」最純粹的記憶。他以母親的配方被改寫為溫熱版,以新鮮斑蘭葉與椰子油製作,香氣清新,搭配香草椰奶醬,收尾柔軟而乾淨。

「新加坡的精神是包容與融合。我的料理不是要模仿,而是要讓人感受到這種開放。」這是 Chef Ernest 為餐廳給的定義。真的如此,不大的空間,裝盛的是記憶、生活,不只是味道吸引人,還有那種像在某人家裡吃飯的自在溫馨。

菜色介紹—
北海道秋刀魚紫蘇葉卷
在南洋地區常以檳榔葉(荖葉)包裹入菜,餐廳這次選用用造型很像的紫蘇葉取代,讓整體口感更輕盈。裡面包著來自北海道的秋刀魚,搭配剝皮辣椒醬汁和蘿蔔泥,最後撒上檸檬皮絲。並選擇產地為伊朗的魚子醬,這款魚子醬的特色是採用低鹽處理法,所以吃起來更能強調魚子的原味與鮮味,帶有細緻奶油風味,為肥美的秋刀魚帶來醇厚的尾韻。


Tea Pairing|雪峰茶業「山東日照綠茶」冰萃
來自中國最北邊的綠茶,因為靠海、日照強,所以茶湯帶有些微鹹味,非常適合搭配第一、第二道有魚類的料理,具有提鮮與開胃的效果。
香辣軟絲赤身
這道料理的靈感來自馬來西亞與印尼沿海地區,以香辣海鮮為特色。像是香辣魷魚、亞參魚等料理,常以羅望子帶出酸味與辛香。我們延續這樣的風味脈絡,讓這道菜呈現出酸中帶辣的層次。中間的醬汁以發酵椰奶為基底,酸味正是從這裡而來。紅色的油使用西班牙臘腸煉製,帶出濃郁的煙燻香。主角是鮮魚,右側的清肝細膩柔滑,旁邊搭配菠蘿蜜三八醬,微辣中帶著熱帶水果的清甜。特別的是,我們在盤中加上北海道帝王蟹,增添整體的鮮度與層次。圓形的燈籠果上點綴香茅,帶出明亮香氣。最左側的甘露鯉以手指檸檬與北海道干貝組合,酸香清爽。建議從干貝開始品嘗,再依序搭配不同的醬汁,能感受到香、酸、辣、甜彼此交織的南洋節奏。

坦督里羅惹沙拉
這道料理靈感取自新加坡傳統小吃「India Rojak」,Rojak 在馬來語中意為「混合、融合」,有點像台灣的鹹酥雞攤,擺滿各式炸物與食材,客人可依喜好挑選,再淋上酸辣醬享用。 這道菜延續了這樣的概念。左下角以坦都裡醬汁製成的煎鴨心為主軸,醬汁是整體風味的靈魂。綠色部分為芝麻葉青辣椒豆腐醬,帶出草本與辛香氣息;右側則以鷹嘴豆果粉製作白花野菜,酥香而輕盈。 一般 Rojak 蔬菜比例不高,這次特別加入羽衣甘藍、黃公菜與芥末菜,使口感更豐富。紫紅色的火炬薑花則是當地常見食材,常被切絲入菜,如同日式料理中的壽司薑片,能清新口腔、調整味覺。 享用時建議先從鴨心開始趁熱品嘗,每一口都可搭配少許火炬薑絲,體驗層層交錯的香氣與酸辣平衡。


Tea Pairing|池田茶園「棒焙茶」冷萃
這款茶選用日本九州的棒焙茶。與一般以茶葉製作的焙茶不同,棒焙茶以茶莖為主,因此香氣更為厚實,帶有明顯的麥香與溫潤的烘焙氣息。雖已入秋,仍以冷萃方式沖泡,經十七小時緩慢浸潤,讓焙茶的香氣逐步釋放,展現自然甜潤的層次。清雅的茶韻能柔和味蕾,調整口中節奏,為接下來的料理留下平衡而舒緩的餘韻。
XO奶香清蒸魚
選用紅條作為主要食材,左側白色泡泡中加入了甘邑白蘭地,靈感源自 Chef Ernest 家中在過年或節慶時以 XO 煮魚頭湯的習慣,為傳統增添細膩香氣。 右側乳白色醬汁上灑有咖啡粉,底層以魚露與焦化鮮奶油調製而成。不同於一般使用奶油的作法,改以鮮奶油進行焦化,使風味更柔和,並帶出自然的奶香與甜潤感。 配菜選用綠竹筍,搭配蝦夷蔥與青花椒增添香氣,整體層次清爽平衡。建議趁熱享用,能充分感受到魚肉的細緻與醬汁的和諧。


Tea Pairing|白新春茶莊「著名不知香」熱萃
品牌創立於1925年,至今剛好滿一百年,這是新加坡人在享用肉骨茶時,常會搭配這款南洋烏龍茶。茶湯入口可感受到明顯的焙火香與淡淡的煙燻氣息,香氣厚實而溫潤,因此得名「不知香」。 茶名的由來出自創辦人白老先生的靈感,他認為這款茶的香氣難以以文字描述,於是命名為「不知香」。品飲前可先聞其香氣,略似台灣烏龍的熟悉氣息,但入口後風味更為醇厚深長。 此茶特別適合搭配主餐,能有效去除油膩、調整口腔節奏。與肉類料理一同享用時,能在濃郁與清爽之間取得平衡,帶出清新、潤喉又不失深度的尾韻。
澳洲「咆嘯西風帶」和羊/海南咖哩
選用澳洲南威爾斯出產的羊肉,當地氣候溫和、牧場環境優良,使肉質特別細嫩。挑選其中品質最優的部位,並以新馬地區常見的「海南咖哩系」為靈感設計。傳統海南咖哩多以椰奶入菜,此次改以堅果奶油取代,讓醬汁基底更加濃郁,並帶出溫潤厚實的堅果香氣。 配菜包含水蓮、鹽藕與秋葵,旁邊搭配自製麵包。麵包使用天然酵母培養發酵,並於麵糰中加入熟成的發酵馬鈴薯,使口感更為Q彈柔韌,外酥內軟。微酸風味源自馬鈴薯的自然發酵,有些人甚至會誤以為混入了起司。建議搭配咖哩醬一起享用,能更完整體現香料的層次與滑順口感。


Order à la carte|主廚私房椰漿蛋炒飯
雖然外觀類似台灣常見的炒飯,但使用泰國香米為基底展現截然不同的風味。米飯中融入椰奶,帶出柔和的甜香與濕潤質地。靈魂風味來自蝦醬與芭樂醬的結合,交織出濃郁的海味香氣,成為整道料理的關鍵。 炒飯中加入雞蛋、紅蔥頭、檸檬葉與金桔等香料,層次分明。微酸氣息源自金桔汁,使整體口感更為清爽開胃。建議趁熱享用,能充分感受香氣與香料交織的豐富韻味。

胭脂蝦叻沙櫛瓜冷麵
以馬來西亞的亞參叻沙(Asam Laksa)為靈感,結合台灣常見的涼麵,成為一道低澱粉、酸香清爽的秋季主食。傳統叻沙會以椰奶為基底,而亞參叻沙則不含椰奶,改以番茄、羅望子、香茅與南薑熬煮,風味酸、甜、辣並重,魚香鮮明。 麵體以新鮮豆皮與結瓜取代傳統麵條,搭配台灣醃蝦與菠蘿蜜,營造出熱帶果香與海鮮香氣交融的層次。附上的高湯以自製叻沙醬炒製後澄清,加入番茄汁、香茅、檸檬葉與香料,湯色清透卻香氣濃郁。享用時可感受到夏季薑、薄荷、刺香菜與萬壽菊交織的清香。

Chef Ernest 認為,這道菜反映他在台灣工作幾年來的觀察跟體驗。雖然新加坡、馬來西亞地處炎熱氣候,卻少有冷食文化,人們習慣以吃熱食、流汗的方式調節體溫;而在台灣,他學會欣賞冬天喝湯與火鍋的樂趣,理解熱湯也是感受節氣的體驗方式之一。所以,搭配上的熱湯就承襲此思維,以魚骨、昆布、清酒、香菇與白蘿蔔慢火熬煮,味道乾淨清甜,最後加入蕎麥,帶出微微發酵的香氣與淡淡的納豆氣息,為整套料理劃下舒心的收尾。

港口茶冰淇淋/季節水果
這道甜點以自製冰淇淋為主體,質地介於日式刨冰與冰淇淋之間,未加入雞蛋,使口感更為清爽輕盈。主要風味來自屏東港口茶,這是台灣極為稀有的茶種。因生長環境鄰近海岸,茶葉帶有微鹹與海洋氣息,同時具備耐高溫沖泡的特性,香氣深邃而獨特。 冰淇淋上層撒上玉露茶粉,增添清香茶韻;底層搭配以南薑熬煮的時令柿子,帶出溫潤辛香。內層加入松子增添口感,再以少許芥末提味,形成辛香、甜潤與堅果香氣交錯的層次。整體風味平衡而細膩,建議於冰品最佳狀態下享用,能充分體會其清涼與深邃並存的滋味。

婕熙喜歡的娘惹糕合集
「斑蘭葉絲捲」,可視為南洋風格的可麗餅,餅皮以中式技法製作,融合斑蘭葉與蕎麥,帶出清新的草本香氣與柔韌口感。內餡使用風乾木瓜,加入南薑增添辛香,並以夏威夷果與香草葉絲豐富層次。食用時可先解開外層斑蘭葉,再品味內餡的香氣變化與口感對比。

一旁的圓形甜點為「巴斯塔尼小塔」,靈感來自中東傳統甜品 Bastani,使用番紅花奶醬為基底,散發淡雅香氣。塔頂點綴咖哩開心果珍珠,並以繁星花裝飾,兼具視覺與味覺的精緻平衡。從斑蘭絲捲開始,再品嘗小塔,一次感受兩種截然不同卻相互呼應的風味層次。

Order à la carte|卓媽斑蘭戚風蛋糕
這道甜點源自主廚成長記憶,以母親的私房配方重新詮釋為「斑蘭戚風蛋糕」。斑蘭葉與椰子的香氣在蒸氣中緩緩散出,整體香氣溫潤細緻。不同於新加坡常見的常溫或冷食版本,這次特別以加熱方式上桌,使斑蘭葉與椰子的風味更加濃郁飽滿。 蛋糕體以斑蘭葉帶出自然的翠綠色澤,並融入椰子油,形成柔滑細膩的熱帶香氣。建議先品嘗原味,再搭配一旁的香草椰奶醬享用,能體會層次更豐富的甜香變化。原本主廚母親的版本以新鮮椰漿製作,香氣更為濃厚;如今改以高品質椰子油重現記憶中的風味,讓這道甜點成為一份溫柔而純粹的家鄉味。

earnestos
營業時間:18:00~22:00(週日~週一公休)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 208 巷 5 號
inline inline.app/booking/earnestos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