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願意改變,代表你能愛,而非不被愛

我們很容易陷在自己的無助感與感覺不被愛裡面,但只要一次設一個小小目標,以不勉强、不委屈的方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那就好了。

文 / 周慕姿 圖 /IMDb

【周慕姿療心室】願意改變,代表你能愛,而非不被愛

「老師,為什麼我男友什麼都不想跟我說,要怎麼做,我們的關係才會變好?」

「為什麼我的小孩都不理我們、不想回家,而且說我控制他?我只是關心他、愛他,要怎麼做,他才會願意回家?」

「為什麼我父母會一直嫌我、干涉我,要怎麼做才可以讓他們不要這樣?」

不管是面對伴侶關係或是親子關係,我都會聽到這樣的問題:「要怎麼做,這件事情可以獲得改善?」

以前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試著協助釐清狀況,或是提出一些因應,但發現效果不彰,因為遇到許多提問者會生氣地對我說:「為什麼要我改變?為什麼不是對方改變?」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聽得很熟,也很了解:「要改變別人是困難的,改變自己比較容易。」雖是如此,當我們遇到關係出現一些困難,我們仍會下意識希望按照自己原本的方式去做、不特別想要調整與改變,反而希望對方能夠有一天自己改變。這其中的理由,或許是:我們仍然希望從對方的改變中,看到自己對於對方的重要性。

不過,大部分在關係的狀況中,我們多半都習慣做自己最熟悉的事、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因應,因為這讓我們有安全感,而且不用擔負嘗試新方法之後卻無用、不用擔負那種「做什麼都沒有用」的挫敗感與無助感。只是,一直做著同樣的事情,重複著相同的互動模式,卻希望能夠得到不同的結果,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若想在關係中做出改變,當我們面對難題、在做選擇時,我們一定需要知道,釐清我們內心最在乎的事情是什麼?

例如:如果今天我們最在乎的,是希望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希望能夠不再受傷、暫時休息一下,但不期待對方理解我;那麼我們守好自己的界限,知道被侵犯時可以怎麼因應,有退場機制,那就好了。但如果我們期待的不只是如此,還包含對方的理解;那麼,去知道「要怎麼說對方能夠理解」以及「我必須去嘗試,才能建立起與對方好的溝通管道」就變成一件要嘗試努力的事情。

雖然說,當從沒做過這件事時,要開闢一個新的溝通管道,會非常挫敗,簡直篳路藍縷,天天都覺得人生好難,時時都覺得想要放棄,但若我們沒有嘗試,卻期待對方能夠有天「福至心靈」地理解我,而對於他的無法理解,覺得生氣、難過、憤怒 ...我們也會很容易陷在自己的無助感與感覺不被愛裡面,更覺得難受、自我懷疑。只是,要選擇開闢一個新的道路,或者,要去面對對方不想接受你的新方法,甚至不停地拒絕,真的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此,我們只需要清楚:我最想要的是什麼?我現在能做的是什麼?一次設一個小小目標,以不勉强、不委屈的方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那就好了。不過,若我們不想改變、想要做同樣的事情,卻希望與孩子、父母、伴侶等,能有不一樣的互動關係與結果,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卻又讓我們難以放下的關係盲點。

當然,有些關係的互動模式,真的難以撼動、令人挫折;但有些時候,某些關係或許還有疏通、互相理解的可能性,只是可能曠日費時,而且彼此都在關係中受過傷,誰都不想拉下臉來做這件事。不過,我們都可以提醒自己:不委屈、不勉強。在這前提下,當我願意多做一些不同、為你多做一些,不是因為我比較重視你而你不重視我;而是因為,我真的很重視這段關係,而或許現在的我,比你多一點彈性與能力。

 願意改變,代表你能愛,而非不被愛。祝福大家一切都好。


延伸閱讀

收藏